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愉悦地阅读“最美的书”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0:11 南方都市报

  “德国最美的书2004-2005中国巡回书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愉悦地阅读“最美的书”

  本报讯(记者田志凌)“国内的书,要么就是包装差,要么就是过度包装”,看完“德国最美的书”后,一位广州美术学院装帧设计系的女学生感慨说。

  “德国最美的书2004-2005中国巡回书展”于4月4日下午起在广东美术馆开幕,两年内德国评选出的87本获奖书籍在此展出。德国的图书装帧设计水平被公认是世界一流的,每年在德国举办的“德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被视为国际装帧设计的风向标。

  在广东美术馆的地下一层,一排排木桌上摆满了来自德国的书籍,观众可以随意翻看,从视觉、手感、阅读感受各个方面,零距离接触这些代表了世界一流装帧设计水平的“最美的书”。

  前来参观的人大多是装帧设计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但让操办者感到遗憾的是,本该来参观的出版社编辑却寥寥无几。

  给广东出版界提供借鉴

  “作为一个做过出版社编辑、又卖过十多年书的人,我希望自己卖出去的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是美的”,这次展览的承办者、广州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方说。

  书的装帧影响读者感受,更会影响书的销售。陈定方举了一个例子,三联书店出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内容非常有趣,在学而优一直卖得很好。此书本是浅蓝色封面,一年后这本书重印时封面做了改动,变成了白色封面。从卖书者的角度,白色封面是很容易脏的。“更奇怪的是,我和周围的人包括店员看了新封面都不喜欢”,陈定方说,后来的销售情况很快证明了这种感觉:这本一直好卖的书卖不动了。

  “出版社编辑是决定装帧设计方案的人,所以他们是最需要接受装帧艺术教育的”。广东科技出版社编辑林少娟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研究会会员。她说,现在国内出版界普遍存在一种“节省成本”的心理,不愿意投很多钱在装帧设计上。另一方面,则是大批装帧设计的学生毕业后成立了小工作室,为了获得出版社的订单往往争着压价,承诺最短时间出样稿。结果就是到书店去抄几个版,换个颜色和书名,创意成分很低。

  “国内的装帧水平与德国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办这种展览就是希望能够给出版界设计界提供一些借鉴”,陈定方说。

  装帧是为了阅读的愉悦

  “装帧设计的最高目的不是美,而是让读书的人获得阅读的愉悦”,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王竞博士说,德国的设计理念并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的美,而是认为每本书都有它的气质,装帧就是要体现这些气质,方便阅读,帮助读者更好地进入文字中去。

  4日下午,王竞在广东美术馆做了一场名为《最美的书如何诞生》的主题演讲。她说,每年德国在评选“最美的书”时,都由来自出版各个环节的人士组成评审团,评委们要坐下来,先了解书的内容,再细细品味把玩形式的设计,才会发现书的完美之处。

  “形式最好地为内容服务,在手感、视觉感受、翻阅感各方面都体贴到读者,才是完美的书。”一本叫做《诗歌真让人烦》的诗集,力图改变人们对诗歌的厌倦情绪。封面设计了一个表达“拯救”意味的红十字,内文用舒朗轻松的方式排版,让人对翻阅这本书产生兴趣。

  其中一本诗集,从封面到最后一页,每一页的诗行是完全重合的。王竞表示,现在德国的印刷工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还做不到。另外,西方设计创新的一个主要方法是设计新的字体。对于西方文字,只需改变26个或30个字母就可以完成这种设计,但中文需要重新设计所有的字,因此困难得多。

  王竞说,中国的设计有时会太注重理念,对实际制作工艺的细节考虑不周。去年德国评选“最美的书”时,一位中国设计师请一位评委看自己设计的书。这位评委认为他的设计理念非常棒。但不知为何,评委始终皱着眉头,将书拿在手来翻来覆去端详,说“手感不对”。最后他发现,这位设计者把纸张“用逆了”,纸的密度与印刷和装订的要求不符。

  图:

  出版社编辑对这次汇集德国两年来装帧精品的展览似乎并不热心。冯莉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