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静华 实习生刘佳)昨天,天津博物馆因中国山水画大师孙克纲艺术生涯60年作品展而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百余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们叹为观止。画展开幕式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京津两地的美术理论家、画家对孙克纲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研讨。
天津美协主席曹德兆主持了研讨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郎绍
君,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薛永年,中国《美术》杂志社总编王仲,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孙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龚产星,中央美院教授袁林以及天津美院教授王振德、何延喆等纷纷发言,就孙克纲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发表了看法。
郎绍君和孙克纲是多年的好友,他颇为感慨地说,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看到孙克纲的第一次画展,转瞬十多年过去了。80多岁的年纪只举办过两次画展,在当今的画坛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孙克纲的心境是如此踏实,数十年的寂寞耕耘,奠定了他今天的艺术成就。
薛永年评价孙克纲的画是“真”山水的代表,使人百看不厌。他的画能够把大自然很深刻的事物变为自己的感受。从意境上来说,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融合,清透中带有奔放,是北派风格力量的充分表现。孙克纲的山水画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是一个启迪。
孙克认为,孙克纲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泼墨、泼彩山水画风格。大量的写生作品增加了他绘画题材的多样性,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使他的艺术生命生机勃勃。袁林从绘画技法上评价孙克纲的作品,认为正是因为天津有了像孙克纲等人这样出色的“大师”,使津派、岭南画派、海派在我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王振德、何延喆对孙克纲艺术的研究较为充分。他们谈道,作为老一辈山水画家,孙克纲始终遵循着师造化和勇创新的艺术道路。他的传统功底通过20世纪50年代的秦岭、70年代的巴蜀之行得以发扬光大。其后又广游名山胜景,不断汲取生活的源头活水,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在形成自家风格的艺术历程中积累了与众不同的经验,为当今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