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小品串烧《马大帅3》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8:16 大众网-大众日报

  是“强弩之末”还是“更上层楼”,这是一个问题。4月1日,34集电视连续剧《马大帅3》开始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全国的观众不久也会看到它。已经成为“现象”的《马大帅》进入第三部,创作者和观众的热情似乎都有所低落。观众们似乎意识到,重新回到农村的《马大帅》演变成为纯粹搞笑的小品串烧。对于严重缺乏笑声的中国电视来说,这样的风格到底是好是坏?

  看电视剧的观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了看戏,一类为了看人。《马大帅》拍到第三部仍然还有这么高的热度,不能不说是赵本山本人的魅力所致。《马大帅3》本身是一个大“小品”。它在美学上遵守的“三一律”(人物、时间、地点三统一),在表演上追求的戏剧化状态和喜剧效果,都与电视剧作为长篇叙事艺术的美学特征有鲜明区别。

  与小品一样,《马大帅》的人物角色设计是一个封闭的结构。所有角色仍然以马大帅、范德彪为核心,并在原有玉芬、小翠、钢子等主要角色外,增加了胡经理、小唐、刘姐、婷婷、江帆、牛三等次要角色。应该说,这些次要角色对于主角起到很好的陪衬与烘托作用,但在次要角色的处理上,《马大帅3》显然遵从了小品的角色设计规律,而没有按照电视剧的内在要求作出正确处理。

  在小品的角色设计上一般要求角色戏份儿大致相当,只要出现的角色都对情节有关键作用。但电视剧就允许出现过渡角色,一旦角色没戏,马上就可以舍弃,不求贯穿始终。但《马大帅3》在这些小角色上就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这些次要角色的戏份儿不能贯穿始终,但是又在剧中出现过早,这样编剧在前期就不得不费尽心思去维护情节线索的连续性,以至于铺垫进大量游离于叙事主线的情节。

  另外,《马大帅3》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但没有取得丝毫的突破,反而割裂了与第一部、第二部的联系,使人物形象整体走向堕落。

  第二部中马大帅之所以得到一处房产,那是他性格中“善”的因素发挥的作用,这一情节设计使主题显现出一丝“暖色”。但在第三部中,马大帅的“善”不但没有了踪影,反而多了些“委琐”、“狭隘”。如果说第一部中马大帅博得了同情,第二部在第一部的基础上将一个有心做事业的马大帅高扬了上去,那么第三部不但将这个沦落的“校长”打回了最初的原型,甚至连最初的原型都不如,使马大帅的形象最终走向“渺小”和“卑贱”。

  在范德彪的形象塑造上,《马大帅3》犯了“话不能说三遍”的忌讳,编剧仿佛为了突出他“什么都想得到却没有什么做得到”的特征,在情节上让范德彪一次次犯几乎同样的“低级错误”,这种刻意的、低水平的简单重复显然有害无益。

  如果说第一部、第二部还能给人些许思考的话,那么《马大帅3》除了无聊的搞笑,就是搞笑的无聊。为了突出搞笑效果,《马大帅3》运用了大量的巧合、误会等戏剧手段。“笑”是中国电视剧所缺乏的,因为在国产剧中大量的“斗争叙事”与“苦难叙事”占据了主流。但缺乏“笑”并不意味着什么样的“笑声”都是可以接受的。《马大帅3》把小人物当作取笑的对象,甚至把“小人物”当成“小人”来写,这样的“笑声”则是不合时宜的。原本有些男子气概的马大帅和彪哥成了说话唯唯诺诺、经常干点坏事的“小人”,小唐由“痴情男子”变成了“偷情小人”、胡经理与江帆的感情纠葛变成了“小肚鸡肠”。这样一种错误的人物形象定位使得原本积极向上的东西全都蒙上了灰色。

  顺便再补充一句,中国电视剧很少注意时间对叙事的推进作用,《马大帅3》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叙事时间上,《马大帅3》根本没有明显的变化,天气、气候、季节、节气、节日等对情节的设计没有任何帮助,从这一点看,《马大帅3》更像一部在摄影棚里“一蹴而就”的“恒温”电视小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