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顾咪咪)一把斑斑点点的普通转椅,一座黄色木质画架,小颜料桌及两只斑驳纷乱、五色杂陈的调色盘,陈逸飞就是靠着这套设备,涂抹出了一个艺术世界。周庄“逸飞之家”7日开馆,展示了陈逸飞同周庄的无尽情缘及其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
陈逸飞与周庄有着不解之缘。1984年,他的一幅描摹周庄双桥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后改名为《双桥》),使周庄名扬天下。“逸飞之家”地处周庄闹市,开门就见双桥。
原来是沈氏义庄,建于清末,已有百余年历史。解放后义庄改建成小学,“文革”前夕成了一家煤球厂。陈逸飞多次到周庄采风速写,尽管当时房屋常年失修,破旧不堪,但陈逸飞还是喜爱上了这座旧居。
重新修葺一新的“逸飞之家”,进门便是陈逸飞的半身铜像和题词:“我爱周庄。”工作室里的家具大多是从泰康路工作室搬来的。一张西式圆桌上放着他曾用过的水杯和生前喜欢看的书。馆内还陈列了陈逸飞在生命最后阶段执导《理发师》时的导演脚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拍摄要点。脚本上,陈逸飞用笔划掉已经拍摄完毕的场景,可以看到电影《理发师》在浙江的拍摄计划是从2005年3月21日到4月7日,本子上最后划掉的是4月1日和2日拍摄“国军军部”的场景。而后,陈逸飞终因身体不支,被迫永远地离开了艺术创作的现场。同时展示的还有陈逸飞的主要油画作品的复制品,他主持编撰的《新视觉》等杂志及部分速写和素描。
陈逸飞与周庄有着不解之缘。1984年,他的一幅描摹周庄双桥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后改名为《双桥》),使周庄名扬天下。“逸飞之家”地处周庄闹市,开门就见双桥。原来是沈氏义庄,建于清末,已有百余年历史。解放后义庄改建成小学,“文革”前夕成了一家煤球厂。陈逸飞多次到周庄采风速写,尽管当时房屋常年失修,破旧不堪,但陈逸飞还是喜爱上了这座旧居。
重新修葺一新的“逸飞之家”,进门便是陈逸飞的半身铜像和题词:“我爱周庄。”工作室里的家具大多是从泰康路工作室搬来的。一张西式圆桌上放着他曾用过的水杯和生前喜欢看的书。馆内还陈列了陈逸飞在生命最后阶段执导《理发师》时的导演脚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拍摄要点。脚本上,陈逸飞用笔划掉已经拍摄完毕的场景,可以看到电影《理发师》在浙江的拍摄计划是从2005年3月21日到4月7日,本子上最后划掉的是4月1日和2日拍摄“国军军部”的场景。而后,陈逸飞终因身体不支,被迫永远地离开了艺术创作的现场。同时展示的还有陈逸飞的主要油画作品的复制品,他主持编撰的《新视觉》等杂志及部分速写和素描。' name=br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