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流量与迷狂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11:24 新民周刊

  撰稿/严锋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聪明的作家,在危机当中看到了契机,他们充分利用网络上私人与公众空间界线的含混不清,重新打造自己的明星身份,在公众面前说着私人的话语,在私人的领地进行公开
或半公开的表演。

  近日,成都某商场,一名男子在购完物后,突然从五楼翻出栏杆,纵身跳落而亡。死者留下遗书,讲述轻生的原因,他在某论坛当版主,所管辖的板块在线人数未能达到站长要求,在网上与站长发生了激烈争执,他写道:我真的已经尽力了,但愿我的死,可以给论坛增加流量。

  自杀的事情,一直在发生,可是从来没有一起自杀理由如此荒谬,又如此可以理解,还触动我的神经。所有在虚拟社区里滚过泡过的人,你们看到这样的消息,在哀伤或大笑之外,是否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甚至兔死狐悲的感觉?这种荒诞派戏剧式的死亡,是否已经成为某种普遍的生活方式的极端性的象征?

  发帖,回帖,灌水,删帖,红脸,绿脸,精华,置顶……是什么样的机制让这些简单而又重复性的活动把庞大的人群死死套牢?上述自杀男子的母亲说,其子在成为版主后,就一天到晚泡在网上,一个人常坐在电脑前面傻笑,也开始不与家里人一起吃饭,饿了就吃泡面,澡都懒得去洗。显然,这是一种迷狂。什么样的人会陷入迷狂?读一下柏拉图的《理想国》,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条思路。崇尚理性的柏拉图鄙视文艺,认为写作就是神灵附体,迷狂是诗人的专利,艺术家进入到创作活动之后就没有什么理性可言了。再看看我们的论坛、社区、博客,每一次的发帖,不也是一种创作吗?这是一个普通读者全面升级为作者(或网络作家)的时代。至于版主,那简直就是作家们的领导,其乐更是无穷。不过,大家在爽过之后,大概很少去想一想柏拉图的警告,当作家可是要付出代价的哦。"全民作家化"更是柏拉图连想都不敢想的一副迷幻图景。

  如果读者都摇身变成某种意义上的作家,那真正的作家会不会逐渐变得没有饭吃呢?很难说啊。不少传统作家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转战网络,建网页,开博客,搞网聊,在与网民互动方面大费心力,这也是一种危机感的表现吧。

  某著名美女作家最近在她的博客中搞了一个有奖活动,宣布在特定时间内,沙发(第一个跟帖)次数最多的前三名网友将获得2500元奖金,并与美女作家:1,共进一次下午茶2,一次晚餐,3,同赴一场歌剧(或古典音乐会)4,同访一禅寺。

  按一般比较庸俗的想法,以该作家的人气和知名度,如此大动干戈,实在有用力过猛之嫌。但是我研究网络文化已逾10年,研究文学更是超过20年,还是能看出这里面泄露的网络与文学的双重兴奋,和双重无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网络走向文学,在今天,是文学走向网络。

  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文坛越来越网络化,越来越具有我们在网络上最常见的那些手法。最近新老文人们的博客口水飞溅,硝烟四起,争论的内容且不去说它,风格是非常网络的,可以视为文学向网络学习的典型案例。博客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怪物,说老实话,我对它一直觉得很困惑。它到底是私人的呢?还是公众的?如果把它对应于传统的日记,那当然应该是隐秘而个人化的,但是一旦负载于网络这个最为大众化的媒体,它又立刻暴露在大量的目光之下。私人的写作和公众的写作本来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如今可是开到一块儿了,你说能不撞车吗,能不擦出火花(flamewar)吗?

  聪明的作家,在危机当中看到了契机,他们充分利用网络上私人与公众空间界线的含混不清,重新打造自己的明星身份,在公众面前说着私人的话语,在私人的领地进行公开或半公开的表演,有的欲遮还露,欲说还休,时不时地抛点心情和隐私给自己的粉丝,满足一下他们的窥视欲。有的则干脆大放粗口,以网络式的非理性的宣泄来迎合网络上的非理性的需求。

  这是一种狂欢化的语言和

行为艺术,在"即时"、"互动"、"交流"、"个人化"这些美妙词汇的包裹下面,是流量、点击率、曝光率这些时代的核心语码,以及围绕着这些语码的焦虑和烦躁,或者说迷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