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流落海外百年 珍稀文物回家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5:48 三秦都市报

  4月10日,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高美斯先生、西安市民黄新兰女士捐赠战国青铜鼎仪式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举行,至此,这尊流落海外100多年的青铜鼎,终于回到了故土。据考古专家考证,这尊青铜鼎原属战国时期的韩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掳”进咸阳宫,后历经诸多朝代,直到清末从陕西咸阳出土,在19世纪末期流落到了海外。 本报记者 郑重摄

  4月10日,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高美斯先生、西安市民黄新兰女士捐赠战国青铜鼎仪式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举行,至此,这尊流落海外100多年的青铜鼎,终于回到了故土。当晚,副省长赵德全在西安亲切会见并宴请了两位青铜鼎捐赠人。

  据考古专家考证,这尊青铜鼎原属战国时期的韩国,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掳”进咸阳宫,后历经诸多朝代,直到清末,从陕西咸阳出土。鼎上铭文为秦朝时首刻,此外,根据铭文字迹的变化可以推断秦以后至少又刻了两三次,它铭刻的历史,佐证了中国秦朝的统一和汉代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高美斯是法国著名的亚洲艺术专家,他偶然在一张别人提供的照片中发现该青铜鼎。根据他二十多年的文物鉴定经验,他判断这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遗物,在19世纪末期流落到了海外。属于中国的文物就应该回到中国,高美斯出巨资把它从巴黎的一个家族手中买下来,并无偿捐赠给陕西文物机构。“在中国‘鼎’代表繁荣昌盛,它在国外漂泊了一百多年之后被带回了家,它带着对幸福的祝愿,对中欧友好的祝福来到了中国。”高美斯说。

  据了解,高美斯创办的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也致力于欧洲与中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每一次我来到中国都感觉到我是在历史中工作,而且这种感受随着我到西安会更加强烈,”高美斯深情地说:“或许我的前生是个中国人,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将中国流落在国外的一些文物带回中国。”

  “这件战国青铜鼎,记述了中国秦朝的大统一和汉代的繁荣昌盛,在它的身上也铭刻着历史。”省文物局副局长赵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在外强入侵时被掠夺或非法走私出境,至今流失海外。今天,这件战国青铜鼎回归祖国,则见证了中国的重新崛起和昌盛,见证了海外国际友人和国内企业及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

文物保护事业的良好心愿和行动。

  据了解,像青铜鼎这类具有较为重要价值的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近年来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依法追索,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捐赠和购买方式回流。“尤其是这种无偿捐赠,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支持和热爱,先例并不多,特别值得提倡”,有专家强调。

  文物专家:青铜鼎历经风雨

  “这件刻有铭文的青铜鼎可谓历经风雨,身世颇具传奇色彩。”4月10日,省文物局副局长、著名文物专家刘云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详细地介绍了战国青铜鼎的鉴定情况。

  刘云辉说,这件战国青铜鼎在4月5日运抵西安之后,省文物局便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对铜鼎做了鉴定。通过鉴定,专家们一致确认该铜鼎为真品。该鼎为圆形素面盖鼎,通高17.5厘米、两耳间宽24.5厘米、口径17.7厘米,在鼎口沿处有“宜阳”、“咸”、“临晋厨鼎”等刻铭,共有战国、西汉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刻铭50余字。鼎上铭文“咸”、“宜阳”等字,显然为秦朝时首刻,此外,根据铭文字迹的变化可以推断秦以后至少又刻了两三次,“它铭刻的历史,佐证了中国秦朝的统一和汉代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除了铭刻“咸”、“宜阳”这一重要字样外,铭文还有“一斗四升”等汉初文字,记录了该鼎的重量和容积。

  文物专家刘云辉认为,此件青铜鼎为国家珍贵文物,其刻铭记载了该鼎的重量、容积反映了它的流传经历,为研究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度量衡制度和历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捐赠人高美斯:很荣幸能把青铜鼎带回家

  “今天,作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我很荣幸能够将这个流失了100多年的战国青铜鼎带回它的故乡。”在昨天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捐赠人高美斯显得异常兴奋。

  高美斯说,这个国宝铜鼎上的铭文说明它历经了战国、秦汉几个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国的统一。为了这种捐赠形式能够成为一个典范,他主动联系到了西安的黄新兰女士参与捐赠。这不仅是中欧之间的一次合作,更是开创了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和保护的一种新方式。

  “我希望这件铜鼎在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秦俑博物馆中,能够继续见证中国的繁荣昌盛。”高美斯满怀深情地说。

  捐赠人黄新兰:只想给大家起个好头

  “抢救流失文物,就是保护中华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文明的根。能够参与这次捐赠活动,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黄新兰女士告诉记者,去年西洽会期间,通过朋友认识了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高美斯先生。在一次交谈中得知高美斯在法国文物市场上意外发现了一件带有铭文的战国青铜鼎,有意将其无偿捐赠给陕西的消息后,热爱文物的黄新兰便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共同来完成这次捐赠”。

  黄新兰说,捐赠流失海外的文物自己感到很欣慰,这种行动主要是体现了一种精神,名和利都不重要。真诚地企盼自己的做法能够给大家起个头,以便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

  ★新闻链接★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然而近一二百年来,中国的大量文化遗址惨遭盗掘,大批国宝级文物惨遭劫掠而流失海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民间所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但海外所藏中国文物与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把流失文物定义为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余年间,因战争、盗掘、盗凿等不道德的和非法途径而流失海外的文物。民间讨还是基于历史史实、坚持正义公理、充分反映公众意愿、根据国际公约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文物“原址保护”的原则,向有关文物的收藏机构进行讨还,是非政府的、民间的行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