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图书馆:别让图书进“围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2:22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赵宇清

  今天的图书馆于图书来说像一座围城,一些宝贵的资料被藏于深阁之中,精心地呵护,与读者难得一见。与此同时,因为图书馆购书款的紧张,很多新书、好书又无法入住图书馆。图书馆的功能也在日渐丧失……坐着飞机、火车去借书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兴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黑龙江流人文化的研究。他经常要去图书馆查找史料,因而对省内各大图书馆的“家底”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在我们当地的图书馆里只能查找到一些常见的、普通的地方文献资料,珍贵版本的收藏几乎为零。所以他这些年来不得不跑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图书馆去查找资料。全国各地的图书馆他几乎都跑遍了,仅北京就去了5回,他最喜欢的是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在这些图书馆里,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找到了许多被史学家们认为失传了上百年的资料,这其中包括黑龙江现存的第一部诗集《何陋居集》、黑龙江现存的第一部山水记《宁古塔山水记》、黑龙江现存的第一部散文集《域外集》。

  去外地图书馆里找书,这不仅仅是像李兴盛这样的史学专家才有的经历,省内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在撰写

毕业论文时也都有过坐火车去北京查资料的经历。哈工大的教师李罕哲告诉记者,以前他和他的同学们在写毕业论文时,都会去北京的情报信息中心查资料。因为那里有一个论文库,全国各地的论文都汇集在那里,资料不仅全而且新。好在后来国内陆续出现了许多期刊网,只要上网就可以查得到。但是一些最新的外文书和外文期刊,在省内还是很难看到。

  除了资料的缺失外,一些读者还向记者反映了图书馆里有书难借的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他的一次借书经历。一次单位派他去图书馆借几本解放后出版的书,可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并不愿意借给他,还是一番托门路、找关系之后,又花了百十元钱才把那几本书借出来。图书馆借书为何这样难

  记者针对借阅难的问题专门去了省图书馆了解情况。省图书馆的馆长王海泉告诉记者,书难借有这样几种原因:第一,就是善本不外借,也不能看,因为这些都是作为文物来保存的。第二,就是保存本,只提供内部查阅,不能外借,因为这些书只有一本,一旦丢失,其他的读者就无法看到了。第三,就是书的副本量少。一般来讲,每本书,至少要准备3本才行,一本用于基藏,一本用于内阅,一本用于外借,可是我们目前每本书的平均副本量仅为2至2.5本。许多热门书只要有一个人借走了,其他人就看不到了,这也是造成借需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省图在搬到新馆后拿出了一部分基藏书在5楼开设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阅览室来缓解这一紧张局面。相比之下,上海图书馆的副本量就比咱们要高出许多,这个馆每年购书款高达7000余万元,每本书至少买10本,如果有超过10人借阅此书,图书馆会再次购进10本。

  此外,记者还从图书馆的其他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目前省图书馆外文图书仅有18万册,自从1992年开始外文图书就停进了,只在近几年购进过少量的外文期刊,这其中还有一些期刊是与外国图书馆交换获得的。王馆长说,前几年有关部门针对图书馆经费紧张的现状提出“弃外文保中文,弃图书保杂志”,虽然我们还谈不上弃,但是面对捉襟见肘的购书款也只能有取有舍。以前国家也组织搞过外文书的影印本,但是入世后因为涉及到版权的问题,这个也停了。

  记者在《2004省级图书馆基本排序》中看到,从馆舍建筑面积上看,黑龙江省图书馆位居第11位,但是从财政拨款上来看,黑龙江省图书馆则排到了第20名,处于全国中下游。王馆长说,现在我们每年的购书款涨到了280万,在2004年之前购书款是每年150万,有时也出现过100万甚至是70万的情况,而当时江苏省图书馆的购书款是每年1500万。

  建起一座漂亮崭新的现代图书馆难,但真正地将这座漂亮崭新的现代图书馆充实起来更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