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纪念贝克特诞辰一百周年专题 >正文

话剧《等到戈多》编剧导演李然的话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8:04 新浪娱乐

  前天晚上,《等到戈多》演出了第三场,我当时到的比较晚,看见小剧场里拥挤了那么多人,着实没有意料到。

  而那天晚上我们的演员其实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状态,因为疲劳和疏于排练,他们的表演并不出色。然而最后我们的戏还是得到了大家的承认,这是让我们诚惶诚恐的事情。

  每个人对于这个戏剧都有不同的理解。于我而言,写作和排泄的道理在某些地方是一致的。郁于心而发为文,彼时的情绪经历都表露在这个戏里,我的困惑,我一直以来对世界的认识,我的轻狂,以及懦弱和没有方向。那是一年前的夏天,我在经历一个类似的寻找的过程。我住的地方边上有条河,船来人往,我吃了晚饭在河边踢石子,嘴巴里念叨着“所有死去的声音……”,忽然想到了这样的一种可能,等到了戈多,又怎么样?于是回去写,写着写着就写出来了。

  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机会上演这个戏。以前也写过一些小的咖啡剧,还算有人看。但是我知道这个东西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因为它是真正体现了我那时的某些真实状态。后来,承蒙周围的这些剧社的朋友看得上,他们拿这个戏去参加这个节;居然后来也得了奖。这样的结果,无论开始我们如何志在必得,也还是相当的惊喜。

  在排演的过程中,现在的作品和原作是有些小区别的。写的时候只图痛快,没考虑别的,措辞和结构安排上都有不足,时间不够,人物不够鲜明。大家帮着改帮着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实事求是的讲,现在呈现出的《等到戈多》已经渐渐离开了我本来的期待。也许原本我所要的只是单纯的表述,而一旦被大家注视了之后,就好似一个喜欢对着镜子乱穿衣服只为好玩的人忽然要在众人注目下继续自己的爱好,顿时觉得袖子长裤子短,捉襟见肘,色彩搭配也有了问题。慢慢地,毛病越来越多。

  周日晚上的演出之后,很多前辈和朋友提了许多意见,在这里先表示诚挚的感谢。还是那句话,能够得到大家的掌声和质疑,这比什么都能证明我们的价值。

  关于“无厘头”和“颠覆”,前者是我的习惯,后者是没有想过的事情。我们的文化口味已经被大话西游、王朔、搞笑和解构,不屑与无能,所充斥。端着架子说话是要被唾弃的,嬉皮笑脸才是值得尊重的……:)难道不是吗。连我自己在写这个东西,都有一边写一边抽自己的冲动:)

  写作的时候其实充满矛盾:想做好人,又想做流氓:)

  对于《等待戈多》,除了尊敬,还有就是敬而远之。我希望自己的舞台是热闹而轻松的,哪怕什么都不想,也有一些元素可以让人开心。原来的作品那么的晦涩深邃,高山仰止之余,山脚下的人摇摇头准备绕条路走开了。现在的《等到戈多》,其实只是借了《等待》的一层皮,说到底是两个东西。我哪里来的资格去模仿甚至改编大师,我连正眼都不敢看一眼。只有偷偷拿大师开开玩笑而已:)

  一旦站在《等待戈多》的立场来看《等到戈多》,后者就显得不堪一击了。那天晚上就有老师建议我不要太实,要再虚一点,才能体现象征的作用。论坛上也有同学说过,这个戏里还是有些实的东西,而实的又变成了虚的,结果感觉很混乱。

  我承认,这些正是我的幼稚与不足。缺乏整体的把握能力和缜密的结构设计。虚实相生的确是写作的时候所刻意设置的方式,所以开始是一个乐园里的演员,接着演员又遇到了本应是虚拟的角色。于是,之前的乐园是否真实,又变的含糊不清。其实,我自己也无法解释这样的混乱,的确是混乱。

  但是,写出来真的很顺畅。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何必要搞清楚?搞清楚了又如何?——至少我是这么想。

  香港的老师们可能还觉得这个戏是《等待戈多》。他们在探讨戈多究竟是谁。也许每个涉及这个题材的作者都应该有所解释,然而对我而言,戈多无所谓是谁。只有等待,这样的生活,才值得思考。

  我的浅陋和幼稚,使得我无法严整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错漏百出,大家见笑。以上算是对《等到戈多》的一点解释。

  ——《等到戈多》编剧、导演李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