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绵山访清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1:53 黑龙江日报

  王跃斌

  中国多山,也多名山。但把一座山同一个人连在一起,并传统出一个节日,绵延2600年而不断的,只有一座绵山。我就是因仰慕“士甘焚死不封侯”的高风,惊羡“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的旷远,不辞千里,而到绵山寻访清明节的,独自一人。

  从介休市坐车,东南行四十里,左侧一脉大山訇然而起,横断半天,一看那气势,已然是不同凡响了。再问司机,果然是绵山。说话工夫,汽车开始爬山了。山路曲折,盘绕如带,给人的印象,有如上庐山,只是不像庐山一样多雾。约半小时之后,汽车停在了一脉大岭前面。这岭,就是绵山主峰龙脊岭。

  历史上的绵山,曾被唐高祖封为“古老神奇大道之山”。现在的绵山上也有许多景点,诸如唐营、石寨、正果寺之类,但这些我都不感兴趣。我来绵山,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介子推的遗迹,探讨清明之所以为清明的奥秘。因此,下了汽车,买好门票,我直奔半山之上的介子推塑像。像由汉白玉刻成,是母子合像,母坐子立,高二十米左右,矗立丛山之间,俨然又一座山峰,高昂,博大,让人一搭眼,敬慕之心油然而生,思绪一下子走进了二千多年前的晋国。

  据《史记》载,晋献公晚年,昏庸无能,听信宠姬骊姬的话,欲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逼得太子申生自缢,逼得公子重耳逃亡,一逃逃了十九年。在这十九年间,介子推始终跟随着重耳,出谋划策,忠贞不渝,并在重耳饥饿时,割股啖君,很让重耳感动。

  后来,重耳返国,做了国君,当年跟随他流亡的人纷纷争功邀宠,乱做一团,只有一个介子推,实践自己“功不禄”的理想,携母来到绵山,过起了隐居生活。事后,有人向晋文公提起介子推,晋文公才感到内疚,亲自到绵山去找介子推。不料,介子推却不肯下山。晋文公听信了别人的话(也许就是别有用心),索性放火烧山,欲图逼出介子推。又不料介子推仍然不肯出山,竟然和母亲抱着一棵老柳树,“士甘焚死不封侯”。晋文公无奈,只好将绵山作为介子推的祭园,并规定在介子推焚死这天,全国不许生火,只许吃寒食,“以示吾过”,以示纪念,从此,代代相传,就有了寒食节。唐代诗人卢仝为此写下了“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的名句。

  又据说,晋文公二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又到绵山祭拜介子推,意外发现,去年烧死的那棵老柳树又复活了,柳条青青。想起介子推让他做清明国君的话,感慨之余,他封那棵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定这一天为清明节。到了后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放在一起过,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亡者的节日,历经二千多年而不废。

  遥想当年,骊姬谋废立之时,介子推完全可以抽身事外,依旧做自己的官,做自己的威福,像他之前和以后许多人所做过的那样。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重耳,并跟随他流亡。这是因为他认定了重耳是个正人,是国家的希望。他选择了重耳,就是选择了正义,选择了自己的国家。这就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忠义”。而后来,晋文公做了国君,天下已安定,他携母隐居,又体现出了一个“孝”。这又是中华民族所褒扬的“孝道”。正是这一个义字,一个孝字,集合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如此看来,人们纪念介子推,实在是把他文化出一种精神;人们传承出一个清明节,也实在是寄托了人们崇尚忠义推崇孝道的理想。

  俯瞰三晋大地,无边沃野,尽来眼底。千百年来,我想,在这块土地上,曾演绎过多少故事,你废我立,你争我夺,你来我去,生生死死。最终,都化作了黄土,供后人耕种,再孕育另一类故事。这其中,也有一些人活了下来,像介子推,乃至2600年后,我还来看他,从千里之外,如在他的对面,如闻到了他的呼吸,感受他那浩然正气。也是在那一刻,我忽然就悟到,介子推之所以长存,那是因为他把自己同祖国连在了一起,同人民连在了一起。人民是不会死的,因此,他也就获得了永生,而清明节,那只是人们与他交流的一种形式。

  临出山门前,我收住了脚步,再一次回望大山,寻找介子推塑像。这时候,大山苍茫一片,非但寻不到那尊塑像,就连我下山的那条小路,也隐在浓浓的雨云之间。有山风阵阵吹来,我知道要下雨了,只好奔了汽车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