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雷锋袖口有讲究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6:34 南方周末

  口本报记者李宏宇

  

雷锋袖口有讲究
雷锋袖口有讲究

  两张不同年代的新闻图片,有区别吗?仔细看看吧。

  北京的当代艺术展览中,像张大力新作“升华”这样富有娱乐性的作品并不多见。比如面对两张几乎完全相同的战士雷锋荷枪挺立的半身照片,很需要花一些眼神和耐心才能发现其中的妙趣:1990年出版的这一张里,雷锋攥着步枪背带的右手腕部,从军棉袄袖口里露出了小小的一截白衬衫袖口;而1977年出版的同一张照片上,军棉袄的右袖被精心地描画延长,把原本那一小块白色彻底盖掉了。

  简单地说,它们如同电脑和游戏机上相当受人喜爱的“找茬儿”游戏,只不过所用图片,都是我们不陌生的历史新闻影像———主席总理或雷锋鲁迅或民众运动;同一照片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并不是张大力的创造,而确实是另一种“历史的真实”。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作者无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图片。有心的观者并不会觉得游戏一场时间枉费,“找茬儿”之外更有趣味的,是琢磨其中有哪几类修改的方法,揣测修改者的身份和意图;再进一步,用艺术评论家巫鸿的话来说,可以“反思中国现代视觉文化的机制”。

  “升华”早在去年10月已经作为张大力的新作个人展览,在798艺术区的“北京公社”展出,现在,其中的一部分又出现在“北京公社”的新展览,展览的名称就叫“新闻”。一个小巧精致的展览,作品不多,却都很值得玩味。

  在欧洲艺术市场颇受欢迎的画家杨少斌,这一次挂出两组油画,一名“代号鲨鱼”,一名“我忧心忡忡要化险为夷”。名字古怪,画面上又是几乎只有明暗轮廓而欠奉任何细节的人物与场景。不过似乎不存在能否看懂的问题,这些图画直接而格外有效地令人感到———某种危机隐隐逼近。问过作者才更明白,这两组5幅作品,其一是源于一张历史新闻照片,另外4幅的原型,出自电视机在中国初普及年代那部著名的朝鲜反特题材电视剧《无名英雄》。

  同样,非职业艺术家李尤松的一组纸上粉笔画,看上去不过是用自己的材质原样复制四五十年前广为流行的宣传画印刷品,工厂农村、生活生产。它们亲切熟悉,但是让人怀疑:这为什么也能算艺术创作?除非你发现,在貌似怀旧之外,它们还额外带来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为什么我们对这些图像会有如此奇异的、微妙的感觉?这恰是策展人冷林要用这个展览引出的问题。在“新闻”的主标题之外,它还有两条副题:“政治视觉美学”和“第二现实主义”。

  “图像在我们的成长中无处不在,图像有较重的政治色彩,曾是我国的特色。我们日常生活里的视觉经验,与西方当代有着不一样的美学特征,它造就我们特殊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习惯。”冷林这样解释。我们大多从未意识到自己审美习惯还有这样的特殊性,更没考虑过这到底是怎么来的。这真有些冷水淋头。“并不是要否定一种方式,这种不完全是纯审美,也不错。”他又补充说。

  至于“第二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我们习惯的创作方式。既有图像是现实主义的反映,而这些作品是我们对既有图像的反映,也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反映的再反映。所以称‘第二现实主义’。对新闻图像的再反映,一样构成我们人生观的基础。”有点绕,但是足够勾勒这个展览的用意。

  (P115758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