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评论:鸡汤类散文的游戏该歇了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1:25 国际在线

  作者:胡子宏

  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你说,真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这条横线叫爱情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将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禅师问:“你说这两根线在哪里啊?”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

  上面这一段话,摘自一篇所谓的励志散文。文中的平庸者恍然大悟的是什么呢?———原来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作者接下来写道:生活平庸的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地把握住机遇。做自己的主人,把握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遇。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上述“故事+感悟”的散文,便属于典型的鸡汤类散文。它的流行,首先要归结于数年前一本美国人写的畅销书《心灵鸡汤》风靡书市,小故事牵出了某种人生感悟,令人眼前一亮;与此同时,台湾的刘墉散文也以类似的文风赢得了不少读者。在国内,以刘燕敏为代表的“故事+感悟”的写作方式,被很多自由撰稿人所青睐和模仿。

  通过一个故事,牵出一个道理,对于刚刚起步的文学爱好者而言,也许是个值得模仿的练笔模式。譬如,笔者在10年前写过一篇《每一个碴儿都有来历》:一个母亲把孩子碰得有碴儿的碗如获至宝地收藏着,别人很疑惑,这位母亲解释说,每一个碴儿都有来历。在这位母亲看来,每个碴儿都见证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笔者接下来把人生挫折比喻成碴儿,又把碴儿比喻成精神财富。如此而已,貌似完美的小散文就写成了。

  勿庸置疑,很多鸡汤类散文因其行文的隽永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但是,对于写作者而言,如果死拉硬拽地照搬那种写作模式,就很容易使文学创作误入歧途。有些作者遇到了一些貌似生动的故事或典故,就大段地搬来,讲完了故事,便似有感悟,说些“饿了就该吃饭”的废话式哲理。这样的写作,不仅很少有文学创作的成分,而且更近乎一种贻笑大方的文字游戏。说严重些,大段地搬用别人的故事,不啻为一种变相的抄袭。

  显然,很多鸡汤类散文的致命缺陷便是主题的牵强附会,表面上很耐读,其实却在胡扯淡。目前,书市上流行着不少“小故事大哲理”的丛书。某些文笔优美的散文,尽管能够使读者有一种陶醉感,但是,诸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能起到多少所谓的励志作用呢?这样的文字就像可口的饮料,读得很顺畅,却毫无营养价值。它们在情节上似曾相识,在结构上大同小异,让人读得发腻,读得坏了胃口。

  若非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怎么会得出极具哲理性的感悟呢?比起那些引用外国故事或者宗教典故而无病呻吟的文字,那些讲述作者亲历、阐发作者内心真实感情的散文,才对读者具有感染力。作为读者,笔者更喜欢史铁生在轮椅上的命运思考,更青睐毕淑敏在高山雪原中的人生历练,更欣赏张丽钧在三尺讲台上对晚辈学生的真情讲述。

  令人欣慰的是,《青年文摘·彩版》2006年约稿函中说:“如今,太多的文摘杂志基本上都是“心灵鸡汤”———绝症啊,车祸啊,哑巴父亲啊,疯子母亲啊,再加上一些生硬的励志故事,浅薄的小哲理等内容。这类杂志,都是在制造感动,编造幸福。《青年文摘·彩版》绝不带你一起做梦。我们试图做到:态度务实,头脑清晰,锋芒逼人,思维超标。一个人被浸泡在虚伪的感动之中,注定实现不了梦想。”

  还好,鸡汤类散文所体现出的蛊惑人心的文字游戏,终于被人识破,开始日落西山了。

  来源:工人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