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周末三人叹:强制影视剧淘汰方言当否?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2:21 黑龙江日报

  主持人:杨宁舒 嘉宾:王正 费守疆 孙静波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再次重申,广播影视节目不得擅自使用方言。并将硬性规定,非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对于这一通知,各方人士反应不一。尤其是目前颇受欢迎的方言影视剧将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核心观点:禁用方言十分必要。方言承载的是市井化的调味品,不具备承载地域文化精髓的作用。尤其是某些电剧,演员过分依赖方言“搞笑”,其艺术性已大打折扣。

  王正省语言文字学家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

  广播影视领域是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肩负着规范语言文字的重任。近三年来,我代表省语言文字主管部门检查广播电视系统的语言文字工作,发现其中存在主持人普通话水准下降、一些词汇和语调使用不规范、地方台方言播出比重过大等各种问题。尤其是方言类电视剧,像《刘老根》、《马大帅》等,不良趋向很盛。比如,把“好的”说成“钢钢的”,把新的、硬实的说成“钞票嘎嘎的”……看似幽默,其实在“搞笑”!

  表面上,方言表现出平民化和娱乐性,但它承载的是市井化的调味品,而不具备承载地域文化精髓的作用,人们未能从中看到多少思想和内涵。正如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有些演员表演过分依赖方言,使得外地人听不懂,当地人说不像……艺术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单一的模仿,还要高于生活,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人物里,靠思想性、艺术性和语言魅力取胜。如果靠打字幕才能让人看懂的地步,那么它的艺术性就会大打折扣。

  核心观点:硬性规定,违背艺术规律。方言电视剧在我国还属于个别现象,肯定不如普通话电视剧受欢迎,我们应该让市场去选择和淘汰它。

  费守疆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国家一级编剧

  广电总局这样硬性规定影视剧不能使用方言,我认为是违背艺术规律的。艺术是跟着生活走的,而不是跟着规定走。比如电视剧中的领袖人物,操着家乡口音,就很有历史感,让人感到真实而亲切。如今都改成普通话,其艺术形象的魅力就会减弱。

  我们一直强调艺术创作要有地域特色,要有血有肉。而语言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完全剔除它的方言性和地域性,文艺作品如何体现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所谓规范,就是大家都遵照一个标准行事,有一个固定模式。语言都一样了,如何鲜活生动和体现个体差异?据我所知,这样的规定在国外很少见。比如美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音,但国家并未硬性规定影视剧的语言该如何使用,而是让市场自然淘汰。在我国,方言电视剧还属于个别现象,它的受众窄,肯定不如普通话电视剧受欢迎,我们应该让市场去选择和淘汰它。

  核心观点:规范要有度,不能一刀切。像《刘老根》、《马大帅》等东北戏,语言基本属于普通话,只不过是带有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我看就不该遭禁。

  孙静波省曲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

  广电总局规范影视剧普通话的做法是对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肯定要具体事情具体对待,不能一刀切。方言指的是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有较明显差异的语言。如果一部电视剧中的语言大多数人都听不懂,要靠字幕理解,那肯定要禁止。但像《刘老根》、《马大帅》等东北戏,语言基本属于普通话,只不过是带有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我看就不该遭禁。而且电视剧中的人物形形色色,如果都讲标准普通话,肯定行不通。比如赵本山塑造的那些小人物,你让他改成标准普通话,也缺乏艺术魅力。

  我认为观众还是喜欢方言,因为它来自生活,毕竟现实中也是各地的人都有,就算说的是普通话,也会流露出家乡口音。所以我认为,影视剧中纯粹的方言可以禁止,但可以在说普通话的基础上有一些典型的方言味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