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徐鸢
王朔在上个世纪末出版了一部小说:《看上去很美》。描写的是1980年代的文艺青年们熟悉的王朔小说主人公方言在1960年代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经历。王朔提前回忆起了自己遥远的童年,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成人世界和童年世界相互交织,构成了极其精彩的回忆视点。远在海外的张元导演看到了,经过了将近7年之后,改编成了电影公映。
张元的电影仅截取了原著中幼儿园的部分,而且跳跃式地对人物进行了大量删节,同时,由于原著的结构本来就十分松散而且充满了大量心理活动描写,因此他被迫保留了这种对剧情片来说颇为受伤的结构,致使成片由一个个的小段子组成,前后既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无所谓何时收尾,仿如记忆碎片般地散落一地。但在原著中,由于有回忆视点,记忆虽杂乱但仍有牢固的支点。
从原著中截取但缺乏根基的除了结构,还有王朔非凡的想象力。如方枪枪从窗边跳到床上的超现实场面,张元不仅给"拍"实了,而且用李老师的话来"讲"出这个"违反唯物论"(多么挑战电影人想象力的一笔就这么给放弃了)的"事实",不仅让熟悉小说的观众感到导演视觉语言的匮乏,而且也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体会不到这个细节真正幽默之处。也许张元对影片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儿童演员的处理。大部分的场面中,小孩子们都似乎处于完全不受镜头和导演控制的境界,真实地表现了自我。小演员中最出色的,并非是脸蛋跟王朔长得差不多的董文博,虽然他无辜可爱的大眼睛十分容易讨好观众,而是南燕的扮演者宁元元,她毫无做作的表演和表情似乎更接近王朔小说中的普通孩子的形象。
全片最好玩的部分,其实并非来自原著,而是张元自创的小孩子们经过方枪枪的挑拨以为李老师是妖怪,于是在夜色掩护下集体摸向李老师的卧室,这个段落的场面调度、气氛营造都具有强烈的喜感,也许张元一直沿着这个路子自由发挥得更多一些,这部所谓的儿童片会更好玩一些。
之所以称它为"所谓的儿童片",是因为影片承载了太多成人世界的计算,方枪枪的单纯世界到了张元眼中就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小红花的加入不仅短暂满足了小孩子的虚荣心,而且成为取悦权威的共谋。遥远时代的集体主义讽刺、方枪枪对小红花的追寻和放弃,完全就是张元这些年来从"地下"走上主流的心路历程。更不用说张元在影片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把原著中进行到三分之一处才有的理发拍了出来,这个场面的暗示性无需多做解释了。张元以孩子对抗大人的方式通过电影面对自己这些年的境遇,作为一个曾经是第六代领军人物的他来说,这种方式也许显得矫情了一些。他的整部电影,化成了电影海报上的那句"世界有高高在上的原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主题,不仅没有给观众带来孩童世界的纯真,也没有让观众怀念那一点点肤浅的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