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本报与济南新世纪电影城联手推出“周末亲子电影公益专场”的机会,家长们在与孩子走进许久未曾踏入的电影院的同时,也重新捡拾起了曾经的电影梦,在漫步与电影相伴的日子中,追忆往昔美好的电影情缘。而记者在对观众的跟踪采访中,也听到了他们讲述的电影和他们的故事。
在上个周末的“亲子专场”中,当电影《纳尼亚传奇》中的小女孩儿露西打开“魔
衣橱”,走进了童话世界纳尼亚王国的时候,许多陪着孩子前来观看本周“亲子专场”的观众似是猛然间打开了记忆中的“光影魔衣橱”,一幕幕记忆中熨帖心灵的电影画面,一下子全都生动又温馨地浮现在了眼前。
春风中的甜蜜情事
4月15日,泉城杨絮拂扰,春意正浓,济南新世纪电影城内开办的第4个星期的“周末亲子电影公益专场”又是几近爆满,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观看本月“亲子专场”的重头戏《纳尼亚传奇》。电影放映前,记者碰巧采访到了一对因电影而结缘的年轻父母。
当记者表明自己的采访意图时,这对年轻父母脸上闪过了一丝甜蜜却羞涩的神情。将6岁的女儿扛在肩上的父亲刘先生指着孩子说:“我们的孩子小名叫小颖,就是取了电影‘影’字的谐音,因为我和她妈妈就是通过电影认识的。”此时站在一旁的小颖妈妈张女士拍打着自己的丈夫,意思是不让他说,却也似沉浸在往昔的思绪中甜甜地笑着。
通过刘先生简单地介绍,记者才知道,原来10年前的那个春天,也像现在一样漫天飘着杨絮,刚刚失恋的刘先生打算到电影院看场电影散心,谁知黑暗中错坐了张小姐的座位,而来晚了的张小姐同样刚刚与前男友分手,看到自己的座位被占了,两个人就计较了起来,谁知这一闹却让两个失意的人走到了一起。
由于是中午,饿肚子的小颖吵着要走,故事刚开头就无奈地结束了,但是那段因电影而结下的情缘却永远不会终结。
夏日影院前的小吃摊
也许是带着孩子来看电影的缘故,电影放映的过程中,总有家长不断地出来给孩子买爆米花、饮料什么的,记者也碰巧采访到一位年过六旬的陈阿姨。
陈阿姨捧着爆米花对记者说:“我记得我小时候的电影票是红红绿绿很薄的小纸片,提前一两天买好后,就压在家里五斗橱的玻璃台板下,像盼过年一样盼望着。而电影开始前是最好玩的时候,因为那时的电影院门口通常是最热闹的地方,小吃摊、水果摊、香烟洋火桂花糖、烤地瓜、刨甘蔗,尤其是夏季卖冰糕的冷饮箱、西瓜摊,似乎都集中到了这里。想想那时候的小吃又多又好吃,价钱还很便宜,哪像现在,贵得很。”
而说到现在良好的观影环境,陈阿姨似是更怀念以前简陋的快乐:“那时候电影院的条件可不比现在,画面声音不说吧,座位也都是硬塑料的,很不舒服。可是那种座位翻起来声音很响,尤其是一到散场,随着灯光大亮,一片噼里啪啦的声音,跟奏音乐似的,特别有意思。”
秋天时的打麦场
电影结束后,两个孩子在嘁嘁喳喳地谈论着刚才《纳尼亚传奇》中精彩的片断,跟在后面的李先生好像也在回忆着什么,当记者和李先生聊起他儿时的电影记忆时,一些鲜活的情景还是在他激动地叙述中清晰地呈现出来。
“和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生下来生活就很丰富,我小时候长在农村,没有电视,文化生活至多是看一场电影,电影也是黑白的,哪有现在的特技,动物也能说话。”李先生说,“我记得当时我们乡里只有一部放映机,十几个村庄轮流放映。有一次秋忙过后,打麦场上的喇叭大叫:‘村民乡亲们,今天晚上放电影,早点吃饭,到麦场上来看’。”
“村上立即纷纷传送着这个喜讯,早早吃过晚饭,有的搬着小板凳,有的抬着又宽又长的大木椅,有的拿着草垫,我妈卷着凉席带着我吃完饭就跑到广场上等着了。而我们这些孩子更喜欢看电影,看自己村的还不算,有时还要转到外村再看上几场,进一步过过电影瘾,现在想想,过去那么多年了还历历在目呢。”
冰雪中的火热观影心
年近七旬的于老和女儿带着两个外孙来看“亲子专场”,已经有很久没有进过电影院的于老,通过我们“周末亲子电影专场”的机会也和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的外孙一同享受了天伦之乐。
看到现在孩子们有这么好的观影条件,于老很感慨地说:“那时候看的电影都是露天的,声音、画面和环境都特别差。但是如果要放电影,那简直就像过节一样。”
于老还向记者谈到了他印象最深的一次观影经历,“我记得那是1972年的冬天,韩国进口的电影《卖花姑娘》在我们那边的露天电影院放映。当时那个片子很火,大家都争相来看,连电影银幕后面都坐满了人。记得当时天很冷,但是我的女儿坚持要看,怎么也阻挡不住,我就抱着她,我们是在大雪里哭着看完的。我的女儿却因此感冒了,在医院里住了18天。想来那个时候对电影真痴迷、真狂热啊,现在再也看不到那种情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