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蔡嘎亮:我是人民不是小市民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4:45 中国新闻网

  传说上海又出了一个沪版郭德刚,这是真的吗?

  ★ 本刊记者/曹红蓓

  浦东的白领大都不知道蔡嘎亮,但有趣的是,几乎每一个上海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他,事实上光是提到这个名字,他们就已经笑得不行了:“嘎亮啊,知道知道,他名气大得
很呐。”“了不得,陈冲都来看他演出哩。”关于蔡嘎亮,的哥师傅们形容得多夸张的都有,在一些人口中,他甚至成了黑白通吃的黑老大。

  蔡嘎亮,44岁,1983年开始唱歌厅,从1997年起,在上海国际影院歌舞厅驻演9年,每晚一人噱足两小时,观众笑声不断,场场爆满。2006年2月22日,上海《每周广播电视》刊登第一篇关于蔡嘎亮的报道,称之为“沪版郭德刚”,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蔡嘎亮上了上海本地制作的几乎所有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以及包括《解放日报》在内的主要平面媒体。3月28日,电视新闻突然播出“蔡嘎亮失声暂别舞台”,接着蔡单方面宣布终止与歌舞厅老板娘的合作,而在此期间,老板娘将蔡嘎亮演出的票子卖到了4月22日。一时间,有说蔡一朝得势“为钱罢演”的,有说老板娘长期压榨艺人还故意卖光票子制造压力的,莫衷一是。

  不得不说,蔡嘎亮从默默无闻到暴得大名到迅速遭遇负面新闻的经过太“郭德刚”了,但是蔡嘎亮跟郭德刚,除了在艰难时分都有点“死磕”的硬气以外,无论是耍的“玩意儿”上,还是自我意识方面,根本没有可比之处。郭德刚是傲在骨子里的,这种傲使他在最落魄的时候尚能以“穷穴埋没大英雄”自勉。而蔡不然,他曾是几乎打着贱民般烙印的上海“苏北人”中的一个,是3000名酒吧歌手中,一个无望的平庸之辈。他的“说”,沾一点滑稽戏的影子,一些并不特别可笑的内容靠了语调、肢体的帮忙,也能逗得人笑起来。有人认为,把他的唱、说、演、跳拆解开来看,也就索然无味了。蔡现在的形状几乎完全是一个看碟下菜的结果,他也自觉“唱不过人家我说,说不过人家我表演,我唱、说、演、跳舞,加在一起我就牛了。”

  因为“失声”,蔡嘎亮已经有小半月没对媒体说过话了,4月8日下午,在昌平路蔡嘎亮的工作室,本刊记者见到了这位争议漩涡中的噱星。他穿着

球衣和球鞋,板着脸,苦大仇深地和记者握手。

  中国新闻周刊:这九年来你天天都演,也没有专门地学过,你是凭借什么不断地获得创作灵感的?

  蔡嘎亮: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观察,我的笔记本也记了十几本呐。(说着他眼疾手快地抓起桌上三个写满了字的快翻烂的练习本扬了扬。记者探过身去想看一看上面记的什么,蔡嘎亮像个孩子似地把本子护到怀里,“不行,我念给你听可以。”)

  上面记的是格言、人生道理。你看,都是这些,这不是吹的呀!我是自己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笑话,我是有文化底蕴的,我的艺术里面有人性。存在就是合理的,我在一个地方演了九年天天爆满,这是为什么呀?在全国出名一定要在上海出名,上海的观众很挑剔的呀,什么艺术大师到上海来都很容易滑铁卢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3月28日突然停演,可就在前一天你还在台上说,“我不会离开国际影院的”?

  蔡嘎亮:那个话是我每天都会说的。我每天在台上都说“感谢母亲感谢老板娘感谢观众”,但这个舞台不是我的啊,我是艺人,是弱者。我和老板娘的合作9年来是家庭作坊式的,这九年我想离开说不清有多少次了。这就像两口子过日子,大家只要还在一起,什么话都好说。一天分开,还不就是各说各的,都说不出什么好的来。

  中国新闻周刊:你有没有想通过跳槽来提高票价?

  蔡嘎亮:我是搞艺术的,这票价和我没关系,再高我也是这么唱,没有我也是这么唱。

  中国新闻周刊:你希不希望有朝一日能上春晚?

  蔡嘎亮:

中央电视台当然人人向往了,可是我有什么资格啊?我说的是沪语,有地区的局限。而且我妈妈跟我说,中央首长就坐在下面,她怕我说错话呀。但是呢,如果中央台有意坐下来和我探讨,还是完全可以的嘛。《非常6+1》我也想去啊,可是跑那么远我妈妈怎么办?我一天没离开过我妈妈呀。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普通老百姓中很有名,但是很多白领都没听说过你,对此你怎么想?

  蔡嘎亮(正色道):我不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来不来无所谓。本来我的观众就是中等偏下人群。我是上海滩40、50大姐崇拜的偶像。

  (这时,蔡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递过来一张打印好的纸,上面列着蔡嘎亮的“表演宗旨”“表演内容”等,其中有一条“受众群体”,上面赫然写着:中年妇女。)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以前场子里的人都是穿睡衣睡裤,刚从麻将桌上下来的?

  蔡嘎亮:那是以前啦。现在我的观众是东方电视台老总、球星、歌星、模特、陈冲……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那些穿睡衣的老观众呢?

  蔡嘎亮:他们自然淘汰啦。剧场周围房子动迁,票价也涨到30元了,更主要的,我讲的东西高了!原来人家评价我是三句话:捣糨糊、讲下流话、苏北人。现在呢,也是三句话:民间艺人、超级脱口秀、草根英雄。

  中国新闻周刊:依你看,这样巨大的评价反差背后,是因为你一朝成名,舆论转向呢,还是因为你的表演内容真的发生了变化?

  蔡嘎亮:当然是真的变化。老观众觉得不好笑了,那是因为他的欣赏水平达不到了。我不可能为了这些观众再讲回原来的东西。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跟时代的脉搏跳动的,我是与时俱进的。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你的表演是典型的小市民趣味。

  蔡嘎亮:说这话的人,他们有没有法律意识?我是小市民,他是什么民?大家都一样,都是人民!

  据工作人员介绍,蔡嘎亮将在4月17日正式复出,并在5月3日至5日和师傅俞荣康一起进行“康哥亮弟”滑稽音乐脱口秀表演,地点是在上海文广兰心大戏院。

  在工作室里,蔡给记者播放了2004年他为印度洋海啸募捐时的演出录像。那个时候他尚未出名,台下前排就坐的,已有著名沪剧演员、滑稽戏演员,以及在沪生活的国际友人等。蔡穿白衬衫,敞开领口松挂着领带,先唱一个《小薇》,然后是《我的中国心》。他唱一段说一段,说的时候该是沪语、苏北话交杂,内容很干净,歌声中规中矩,但配合浑身乱动,张牙舞爪,时而真哭,时而假笑。蔡严峻地注视着屏幕上的自己,一丝不苟地对记者说,“你看我傻吧?”

  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蔡嘎亮的国际影院时代已经永远地结束了。那个赢得过无数笑声和爱戴的原生的蔡嘎亮,只能够留在那些穿睡衣睡裤顶着发卷看演出的大姐及姐夫们的记忆里。即使有什么影像资料保留下来,大概也是蔡不愿示人的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