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评论:教授也“疯狂”的理由!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0:02 国际在线

  作者:刘文宁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去年以来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举办的“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等系列讲座,受到众多观众的追捧。今年年初,《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出版,起印数达到惊人的15万册。其另一本著作《帝国的惆怅》也颇为畅销。在互联网上,青少年“易迷”自发地为年近六旬的易中天建起“易
中天吧”。

  一位文学教授何以如此走红?依我看,不外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今天,当人们不再过多地为衣食住行发愁之后,求知、长见识、追寻生活中更丰厚的东西等需求自然萌生。不少人尤其对历史的东西感兴趣。与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西方的一切东西都心向往之、羡慕不已有所不同,时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外来的、西方的东西固然对我们有着诸多借鉴意义,但与我们有着血肉联系的依旧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与自己的文化。因此,一种从历史中寻根的意识日渐浓厚,即从历史中发现和攫取新的动力源泉,体会历史告诉未来的真谛。

  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场,用现代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契合了我们的社会正在从浮躁之中一步步沉淀下来、心平气和、逐步走向成熟的时代特征。

  所谓地利,即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媒体以及网络的力量,知道易中天、喜欢易中天的人越来越多。

  易中天说,他从“汉代人物风云”讲座的成功中体会到电视和学者的关系:学者和电视台的对接,做好了是“双赢”———学术扩大了传播范围,电视提高了文化品位;做坏了就是“双输”———学术失去了自身品质,电视失去了广大观众。社会上有一大批读者的学历很高,却仍然渴求与学术界保持联系,但又没多少时间去研读过于学术化的东西,而央视“

百家讲坛”做了一个很好的中介。

  据说,喜欢“百家讲坛”的有很多年轻人,占七成的“易粉”是13岁到27岁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的人喜欢上网,喜欢表达自己的喜好,也关心历史,热爱中国

传统文化

  所谓人和,即与观众读者平起平坐、以平民视角讲述历史、灵活运用现代语言和对历史人物人性化理解,是易中天受欢迎的另一层面原因。

  电视是大众媒介,在电视上讲述历史,不是讲给专家听,也不是讲给大学生听,而是要面对大众,因此要平易近人,要通俗易懂,要饶有趣味。易中天说,看过《修女也疯狂》的人都知道,原来基督教的圣歌都可以用摇滚的方式唱,其实“教授也疯狂”。他从来不认为老师就比学生高一等,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工”。传统教育有个误区,老师往台上一站,就理所当然是真理化身,对学生简单地说教甚至训斥,学生怎么能喜欢呢?易中天带青年教师时的做法就是把位易中天将平民意识融入历史研读中,于是就有了“冤死的晁错”、“韩信被杀之谜”、“刘邦崛起之谜”等令人愉悦的历史阅读。他对历史的解读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有观众反映,听了易中天的讲课,才感到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好像离我们很近。易中天让遥远的历史贴近人们当下的生活,其讲座融现代语言于古代生活,通俗易懂,如“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讲解古代“谋士”的意思,“就像现在的什么策划大师啊,什么点子公司啊”。

  讲座类电视节目必须要有悬念牵引,要像好莱坞大片那样,每隔3至5分钟有一个悬念出现,以使整个节目起伏跌宕,时时牵着观众的心。实际上,“百家讲坛”这个讲座节目就是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设计的,而易中天对这种讲座方式把握得恰到好处,分寸得当。

  文学教授易中天让读史、听史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人人皆可领略历史所本应饱含的鲜活、有血有肉的妙趣的享受。易中天讲历史,展现给公众的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那诸多繁杂、丰满而深邃的生命内涵,如同打开一扇天窗,望出去,那是一片人性的天空,一片无比开阔的天空。

  来源:工人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