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张艺谋 不应再玩“张艺谋”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2:27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醋留香

  张艺谋执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大片”的消息传来,几位朋友正聚在一起聊天。张艺谋和奥运会立刻成为谈话的主题。朋友甲说,我批死张艺谋在开幕式上一定会出现红灯笼、中国红、兵马俑、太极拳、《茉莉花》,还有威风锣鼓……不信?打赌。朋友乙爱揶揄人,他描述出这样一幅奥运点火图:圣火经过N位谋女郎传递后,最后由章子怡将圣火交给一位来
自黄土高原的老大爷。老大爷颤悠悠地举起火炬,这时全场高呼“大风,大风”,然后出现2008名“陕北老农”开始搭建人梯,老人家顺着人梯通向最高点,点燃火炬……朋友丙为人偏激,干脆说,拜托换个人执导奥运会开幕式,行不?

  尽管大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意思大家都懂。从张艺谋从北京奥组委手中接过2008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聘书那一刻起,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期盼夹着担忧,盼望着这一举国盛事早日到来,但又担心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会不会又是一部浓郁张氏风格的“大片”? 一如《英雄》和《埋伏》。

  那样的“张氏风格”已够倒胃的了。近年来,张大导演奉献的大片一部接一部,但收获了票房,丧失了民心,着实不能再给人信任感。这正是中国最著名导演的尴尬。亏得他那位同姓搭档还在那儿吹得不亦乐乎,吹者不害臊,但我们听的人害臊了。

  月有阴睛圆缺,艺术家有时找不到感觉。张艺谋现在正处于“没有感觉”的时候。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8分钟亮相,张艺谋堆砌了红灯笼、旗袍、二胡等大堆中国元素而缺乏内核,被多数人视为失败,即是明证。“没有感觉”之际却接手了2008奥运会的开场大戏,你说让人担心不是?何况这关乎中国人的面子,后果远比一部影片没拍好挨骂要严重得多!

  我想人们对于张艺谋风格的担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形式大于内容,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符号化、简单化。张艺谋对于色彩和画面的偏爱已到了偏执的地步,为此不惜牺牲内容(如果有的话)。《英雄》的败笔在于“形式大于内容”,《十面埋伏》更称得上是“形式谋杀内容”了。比如《十面埋伏》中三个主人公,为了展示精美的画面而奔跑着、厮杀着。一系列场景的变化,全无内在的逻辑。尤其令人惋惜的是最后那一场莫名其妙的大战,风景开阔美丽,演员都还卖力。一场莫名其妙的大雪急速落在阳光明媚的秋日,把一切都毁了。一种为形式而形式的痼疾,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于雅典的8分钟亮相,更是堆砌文化符号的典型之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事关中国脸面,当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若注重形式浮华而忽略中华文化及奥运精神的内在精髓,怎不让人担心?!

  二是以张艺谋之“土气”如何展示奥运会之现代。现代奥运会一方面要完美地结合主办国的历史文化,是为民族性;另一方面要符合国际通行的审美标准, 简洁大气,开幕表演要让全世界不同国家的观众都能看懂,引发共鸣,是为世界性。而高科技和现场光影的运用无疑是最好的表现手段。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那一汪爱琴海碧波,碧波上熊熊燃烧的五环,以及令人眩目的光影效果所营造的梦幻,至今令人难忘。而张艺谋只注重大块色彩的渲染而不注重细节的光影组合,不擅利用高科技已成其软肋。

  三是担心对群体力量的过分渲染,而造成对个体的忽略。看惯了张艺谋的百万甲兵、万箭齐发,震撼人心的统一口号呐喊“大风,大风”,我们相信张艺谋长于展现一种整体力量,给观众带来群体力量的强大视觉冲击,但同时,会不会因此造成对个体的忽略呢?张艺谋的以往作品,未能给我们信心。参照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无论是划着白色纸船的孩子,还是在海滩忘情亲吻嬉戏的情侣,甚至有身怀六甲的孕妇,充分发扬了个体的自由精神。

  因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取决于张艺谋多大程度的“去张艺谋化”。好在张艺谋本人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说,这次(执导奥运会开幕式)我将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风格、特点,以大局为重。认识固然不错,但知易形难,据此就认为张艺谋会超越自我,突破创新,未免太过乐观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