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谁来抢救我省濒危的地方文献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2:48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赵宇清

  我省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这些文献有的记录着地貌的变迁,有的记录着地域管辖的变更,还有的记录着知名的客籍人士在黑龙江生活的感受。然而这些地方文献有许多都散落于异乡,其中许多“年迈”的稿本书和孤本书还面临着消逝的危险……

  部分地方文献已到“濒危”境地

  李兴盛是一位地方史专家,近三十年来他一直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忙于寻找和抢救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黑龙江地方文献。据李兴盛介绍,这些地方文献有许多都是曾经被流放到黑龙江的诗人、将军所作,之后又被他们带回了自己的家乡,有很多文献都被专家认定失传了上百年,但是却被他和他的朋友意外地找到了。这些文献中有一部分是尚未出版过的稿本书,有一部分是孤本书,还有一部分书的字迹都已模糊,纸张也给人以触手即碎的感觉。

  黑龙江现存的第一本诗集《何陋居集》、黑龙江现存的第一本山水记《宁古塔记》和黑龙江现存的第一本散文集《域外集》都是李兴盛历尽了千辛万苦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抄录回来的。1985年为了将《何陋居集》抄录回来,他花了1000多元钱为这本书拍摄胶片。《秋笳余韵》是一部六七万字的稿本书,藏于北京的一家图书馆中,他先后去北京五次,在北京一共呆了四个多月,从早上图书馆开馆就开始抄录一直抄到闭馆才将这部书完全抄录下来。之后李兴盛还在外地的图书馆中寻到一本同样是失传了上百年的书《黑龙江驿程日录》。这部书是一本稿本书,是清代官员屠寄所写的日记,它记述了这位官员从北京走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全过程,每到一处,这位官员就会对当地的地名、地况作出历史考证并且详尽地记录在日录中,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然而这部书大约有二十多万字,李兴盛十分想将它也抄录下来,可又力不从心。

  抢救文献外省已走在了我们前面

  记者还在一份相关资料中看到,1981年中共中央颁发的37号文件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基于此,绝大多数省份都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每年提供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等的经费开展这项工作。至1984年底止,上海、北京、四川、湖南、江苏、江西、山东、河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市都建立了这种机构,制定了出版计划,并相继出版了一大批地方文献。其中,吉林省是以副省长刘云沼任省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省政府每年都有专项拨款予以支持,已出版了2000万字的《长白丛书》。然而目前我省还没有成立这样的专项小组。

  李兴盛还告诉记者,有一本《双城堡屯田纪略》,是清代嘉庆初年屯田的档案史料汇编,它记载了双城移屯过程、屯田方案以及屯田的作用和意义,是一部研究地方史的珍贵资料。1982年吉林的有关部门花了1万多元才将这本书复制下来,并出版了这本书的简化字版本。然而20多年过去,我们省还没有这样一本书。

  这是一项不该被忽略的工作

  近三十年来,李兴盛一直为无法抢救这些地方文献的事情而困扰着。许多稿本书,比如胡适的父亲胡传在宁古塔写下的日记、黑龙江将军恩泽的诗稿、屠寄写的《黑龙江驿程日录》,他都找到了藏书线索,只是苦于没有经费将它们复制下来。据他和有关专家调查,这类文献至少有三四百种之多,此外还有一些他们尚未找到的古籍。他特别希望政府能够拿出一笔专项拨款,找一批对地方文献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到全国各地去查找、抄录这些文献,然后出版一套《黑龙江珍本文献丛书》,专门收录稿本书、孤本文献和经著名藏书家校勘过的文献。

  为此,李兴盛曾多次上书有关部门,恳请省政府拿出专项拨款来抢救这些濒危文献,甚至他还列出一系列急需抢救的地方文献的清单,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上书总是很难见到可喜的下文。李兴盛说,在省委颁发的8号文件中还特别提到了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抢救和管理”,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已经引起我省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尤其是地方文献的抢救却被人忽略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