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故事
傅国涌专栏
作为一所教会大学,燕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当年第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根本原因就是司徒雷登确立的办学方向,他力图把燕京办成一所经得起任何考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它所传授的真理应该是没有被歪曲的真理,至于信仰什么或表达信仰的方式则完全是个人的私事。”所以,燕京创校伊始就摆脱了教会大学狭隘的宗教范畴,弥漫着一股信仰自由、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空气。
司徒雷登聘请的教授只问有没有真才实学,向来不问政治倾向、宗教信仰、学术流派。因此之故,燕大在33年中汇集了大批第一流的教授,其中包括教育家陆志韦、林迈可,社会学家许仕廉、雷洁琼,人类学家吴文藻,考古学家容庚、裴文中,神学家赵紫辰,法学家张友渔,哲学家张东荪、洪谦、冯友兰,史学家洪业、陈寅恪、钱穆、陈垣、邓之诚、顾颉刚、韩儒林、翁独健,政治学家萧公权,文学系更是人才济济,许地山、周作人、朱自清、林庚、顾随、郑振铎、陆侃如,冯沅君、冰心等。除了林迈可,还有许多外籍教授也都曾在这里任教,比如心理学家夏仁德,细胞学家、遗传学家博爱理,地球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赖朴吾等都来自美国,汉学家高本汉是瑞典人,考古学家鸟居龙藏是日本人,都反对日本侵略中国。《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著名的红色记者埃德加·斯诺也站到了燕京的讲坛上。
由于燕京用人不拘一格,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1919年创始时只有29个教授,到1934年就拥有了111名正副教授,其中外籍教授有44名。拥有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宗教学院四个学院22个系、一百多个专业,燕大鼎盛时期吸引了大批名门望族的子弟,其中包括曾国藩的17个曾孙辈、梁启超的5个孙子孙女。燕京的学生中既有黄华、杨刚、龚澎、吴青这样的共产党人,也有民盟骨干的叶笃义等人。有侯仁之、萧乾等许多学者、作家,有吴阶平等医学家,有物理学家谢希德,有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创始人黄昆,也有黄宗江、孙道临等一流演员,当然还有思想家李慎之。
1945年9月19日,毛泽东在重庆见到司徒雷登,当面对他说:“你就是司徒雷登先生,久仰久仰!你们燕京的学生在我们那边工作很努力!”席间,毛泽东一再感谢司徒对中国教育的贡献,称赞燕京学子在抗日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