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即将在德国举行,届时超过700万外国人将涌入德国。关于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需要知道些什么呢?《明镜》周刊开辟网上论坛,邀请曾在德生活的外国人谈他们眼中的德国,谈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的特点和怪癖。“德国人粗鲁吗?”、“德国的传统饮食?”、“德国的小报”、“这个国家为什么有如此多的高龄大学生?”、“柏林的街道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狗屎?为什么德国人那么害怕挂国旗?”等等。
红色独裁者
横穿马路必读
在陌生国家,一切都显得如此不同,甚至包括穿越马路这样的小事。在德国,你必须学会对付红色交通灯的独裁统治。
时间:凌晨3点。地点:柏林弗里德里希海因区的一个十字路口。夏天,这地区充满了盲流混混,让人感觉,全德国试图逃避资产阶级生活的家伙都汇聚到这里。穿过街道有一群朋客打扮的小阿飞。他们的头发染得五颜六色,梳成竖立的钉状。皮带由偷来的奔驰车标志串成。视线里看不到一辆车,他们在耐心地等待交通灯变颜色。
在纽约、伦敦等地方,斑马线红灯常常被视为街头的装饰。而在德国,小小的红灯就像一个独裁者,它的子民们必须无条件执行它的命令。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正抛开他们遵纪守法的天性,开始非法闯红灯。游客们小心了!在这里闯红灯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容易。
首先,绝对不要当着一个容易受影响的小孩闯红灯。最幸运的情况是,周围的大人会向你投来谴责的目光,意思是你的教唆可能使小海蒂或小弗朗茨下次独自过马路时不幸丧命。更糟糕的情况是,你会被一个5岁小朋友严肃地训话,义正词严地给你来一堂交通规则课。
但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违抗红灯的命令,可能导致你失去一条腿。所有的德国司机都认为自己是迈克尔·舒马赫,一些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手也像在参加环法比赛一样拼命。让他们突然刹车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还有著名的德国汽车。那些BMW看上去好像在很远之外,你有足够时间穿过马路,抵达安全地带。但是,德国司机把道路中央违规的行人当成挑战。BMW加速很快,转眼就冲到行人面前,靠得不能再近,突然转向,喇叭声摁得又长又响。如果仔细听,你可以听到司机的咯咯笑声。
最后,假如你碰巧穿越没有红灯把守的斑马线。抛弃上面所讲的一切。自信欢快地踩上斑马线,因为99.9%的德国司机都会老远就猛踩刹车。毕竟法律站在你的一边。假如某司机靠得太近,让你觉得不爽,尽管抡起拳头猛挥出去。
逃票者注意了
别想免费乘地铁
伦敦、巴黎、柏林和大多数德国城市的公共交通都实行荣誉系统。不买票,你也可以坐车,但是别指望你能够侥幸逃脱。
不!德国的地铁不是免费的。很多外国人,第一次听说德国公共交通实行荣誉系统——意思是,你不必投票、刷卡就可登上火车、巴士——可能会有逃票的冲动。但是,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试图利用他人的信任。因为,你会被抓住的。逃票将面临40欧元(约400元人民币)的罚款,更可怕的是荣誉污点。
那些逃票的家伙有一天会发现身着便衣的检票员突然站在面前。在你登上火车时,他们可能还在轻松地聊天,车门关闭:其中一位突然大声说:“早上好,女士们,先生们!请拿出你们的票!”在那时,你会发现自己被关进了陷阱。而周围的每个人,包括那个进火车站后一路丢啤酒罐,看上去像阿飞的少年也有票。
假如试图免费坐车,或者买错了票,扮演无知的游客、无辜地眨巴眼睛并不会换来同情。换句话说,德国不是一个容忍漏洞或借口的国家。像许多遵纪守法的条顿人一样,在上车前你就应该把规则弄清楚。
狗屎泛滥
柏林的地雷
宽阔、绿树成荫的大道是柏林的魅力之一。但是小心!在草坪上坐下之前先看仔细了。那股奇怪的味道可能不是来自你的食物……
前东德时期,由于无处不在声名狼藉的秘密警察斯塔西(Stasi),人们在讲话前,总是习惯四处张望。斯塔西像幽灵一样数量众多,没准此时此刻就有人偷听。在首都,间谍尤其集中,柏林人不得不特别小心。迅速地扭头张望动作被冠以专有名词——BerlinerBlick,柏林扫描。
今天,虽然东德秘密警察像渡渡鸟一样灭绝了,柏林扫描却仍然盛行。但是现在不是为了寻找偷听的耳朵,而是紧紧地盯着前面的道路,他们在警惕另一种垃圾——狗屎。
狗屎无处不在。宽阔,绿树成荫的大道看上去也许很美。但是,每棵大树的基部肯定已经变成了狗的厕所。多数公园里到处都是狗屎地雷。人行道,尤其是大厦入口处的地段也不能幸免。最近有人对东柏林弗里德里希海因区——被认为是柏林市内狗屎泛滥最严重的地区——一条叫Libauerstrasse的小街进行调查,发现了超过70堆狗屎。
在城市中央地区,当然很少碰到狗屎问题。住宅区——包括游客最喜欢游览的平思劳雅堡和克莱伍兹堡(Prenzlauerberg、Kreuzberg)——都非常危险。柏林人,尤其是街头少年,爱狗到了疯狂的程度。而且喜欢体型巨大的狗,越大越好。慕尼黑人喜欢把像啮齿动物一样的小狗装在单车篮子里。真正的柏林人则宁死也不愿被人看见和一只迷你狗在一起,更不屑带着扫“雷”铲子出门。
有几种避免在德国首都撞上狗屎运的方法:
1.学会“柏林扫描”。打量即将走过的每寸土地。
2.在路边咖啡馆选择桌子时,小心谨慎。狗屎飘忽的气味会破坏最美味的食品。
3.公园野餐是不错的点子。铺开毯子之前,仔细检查草坪。
4.假如不幸踩到地雷,尽情大声抱怨。同时可以自我安慰说,你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柏林人。
街头法则
没有流血,不用道歉
在德国行走是一种肢体接触运动。但却很少听到德国人说“抱歉”。他们也说抱歉,但是在流血的前提下。
打开多数德国旅游手册,除了“einBierbitte”(请来一杯啤酒)之外,它们教给你的第二个常用词就是Entschuldigung。这个词的意思是“对不起”;你大概以为它很有用。谁也不想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因为行为粗鲁而招人白眼。
在费尽脑细胞终于掌握了这个4音节单词后,你或许会吃惊地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德国人似乎完全回避这个词。
并不是说所有德国人都天生粗鲁。他们只是学会了适应每天生活中的肢体接触。走在德国的大街上,往往感觉像在参加橄榄球比赛。在人群中,许多德国人会像北极破冰船一样冷酷地向前挺进。在地铁里,一些德国人喜欢假装旁若无人。那个狠狠踩了你一脚的家伙却可能露出一脸吃惊的表情,似乎你根本不应该站在那里。偶尔,德国人故意寻找肢体接触。本文作者就曾被一个为孙子抢占观看游行队伍位置的老太太用胳膊肘狠戳。没有“抱歉”也没有“对不起”。
不要妄下结论认为,所有的德国人对普天之下公认的礼貌行为都是免疫的。还是有年轻人在拥挤的地铁里给老人让座。当然这也可能出于恐怖:假如这位慈祥的老祖母突然拿出拐杖把人从座位上赶起来,大概也不会有人感到吃惊。
等待招待
在德国的“服务沙漠”中生存
你以为在世界的啤酒之都购买一杯啤酒会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首先你必须引起德国服务员的注意,而忽视顾客却是他们的天性。
德国人知道他们的这个问题,甚至为之还发明了一个长长的条顿式的单词:Dienstleistungswüste。意思是“服务沙漠”。然而这个词语并不确切。沙漠是温暖的。而德国的顾客服务却让人冷到起鸡皮疙瘩。
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人很卑鄙。远非如此。德国经济部长迈克尔·格罗斯说:“普通德国人是友好的,他只是不需要表示自己的友好。”然而,全球通用的友好标志——微笑——却似乎是德国人无法掌握的东西。这并非要针对某人。迟迟不上饮料和食物已经成为德国服务员的悠久传统。假如仔细琢磨,“服务沙漠”一词又很贴切,因为在啤酒被送来之前,客人有可能已经渴死了。
德国政府一直试图在世界杯之前解决这个问题,最近针对“沙漠”发起了名为“服务与友好”的运动,试图在短短几个月内改变几个世纪以来根深蒂固的德国式固执。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毕竟,在这里,美国式的热情友善被等同于极端的浅薄。把顾客当作美好一天中讨厌的苍蝇蚊子已经成为一种德国传统。
你走进一家商店,问“你们有没有XXX”,假如听到的回答只是简单、冷漠的“没有”,不要感到吃惊。德国服务员们觉得没有向顾客解释的必要。假如你没有携带足够的零钱,肯定会听到服务员的抱怨,甚至干脆拒绝完成交易。恶劣的服务到底对德国经济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虽然没有官方统计数字,但一定不会低于某些参加世界杯的小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该怎么办?
1)永远不要在饥饿或渴得快要死的时候进德国餐厅。在这里,“开胃菜”指的是饮料和食品被端上桌前的漫长痛苦等待。无论你上次吃饭是什么时间,当服务员端上你点的东西时,你绝对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
2)不要吞咽你的愤怒。如果你受到野蛮待遇,大胆地还之以礼。德国人欣赏直率。一点抵抗甚至愤怒可能立刻换来服务的改善。至少可以让你自己感觉舒服一点。
3)某个服务业的人说“我立刻就来!”实际意思是,半个小时后,你将得到服务。
4)假如你赶时间,拿到食物后立刻要求结账,否则连付款也得等上半天。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站起来,穿上外衣,直接走出大门。
什么秩序?
爱插队的德国人
排队似乎是一个并不困难的概念。但是德国人就是无法理解。他们在其他地方或许冷静、有序,碰到排队问题,却都变成了野蛮人,遵守丛林法则。
找一本德语字典查查看,你会发现德语中队列一词是Schlange。并非巧合的是,Schlange还有“蛇”的意思。谈到德国的队列时,我们谈的可不是那种正在花园小路上晒太阳的带着可爱斑点的小蛇。将其比作6米长的张开巨口准备吞噬猎物的巨蟒更恰当。
不知什么原因,著名的德国Ordnung(秩序)在排队的时候就土崩瓦解。虽然有着世界上最肥厚的法律书的领导,德国人就是不懂得如何排队。
那么,身为游客应该怎么办?首先,别忘了往行李里装几包肘部护垫。此外还可以遵循下列建议:
1)像许多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德国人也无法忍受大蒜的味道。在头天晚上吃下大量大蒜,排队时,站在队列中大口呼吸。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装出一副蛮横好斗的样子。这样几乎就可以打消别人插你的队的念头。
2)随时保持警惕。假设,你正在排队买火车票,一个新的售票窗口打开,立刻冲刺抢占位置。假如你不迅速行动,那么你后面的人可能会那么做。(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穿着球鞋了吧!)不要期望有人会好心地指点你,某某窗口刚刚打开。在杂货店和邮局也是同样道理。
3)最后,德国人从小浸润在插队文化中,因此谁都不可信。最爱插队的是那些中年男子,慈祥的老太太们也是重点提防对象,她们在插队问题上尤其不顾颜面。
德国快餐
小心Mett,尝尝Frikadelle
饿了?没有多少时间吃饭?面对写满外国文字的菜单感到困惑?下面对德国快餐亭(或称Imbiss)出售的典型食品的简单指南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那些不想整天吃麦当劳、肯德基,而希望品尝一些德式快餐的世界杯球迷而言,这份指南将尤其有用。
典型的德国Imbiss,也称Schnellimbiss就是指买快餐的地方,可能是快餐店、快餐亭、或者快餐拖车。几乎在每个城市、每个村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影,在足球馆之外也不例外。
为了节约您的宝贵时间,下面直接介绍几种食品。(排序不分先后)
Bockwurst(德式香肠)
著名的法兰克福香肠是Bockwurst的一种,也是传统零食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它们可以分为数百个品种,但基本上都是用盐水煮的猪肉和牛肉(火鸡肉正日益受到欢迎)。便宜,美味,不能错过。
Bratwurst(烤香肠)
标准的烤香肠,通常配半片干而无味的白面包。
Currywurst(咖喱香肠)
不要望文生意,对它抱太高希望,这个东西尝起来完全没有咖喱的味道。基本上,它就是烤香肠,被特殊的机器切片,然后配上所谓的咖喱酱(幸运的话,还有些咖喱粉)和半片干巴无味的白面包。
Frikadelle(炸肉饼)
一种家制牛肉饼或炸肉饼,通常用碎牛肉和猪肉混合制成。可惜的是,这种食品的品质参差不齐。有批量生产的,看起来就让人没有食欲,也有真正是家庭自制的美味。同样搭配白面包或面包卷。
Hahnchen(烤鸡)
外卖快餐亭通常会出售烤鸡,简单地以辣椒和盐为作料。传统上,德国人喜欢和炸薯条一起吃这道菜。
Krakauer
无所不在的德国式香肠的另一品种,起源于波兰,通常有更多大蒜。
Mett(瘦猪肉馅小心!是生的!)
胆小的人不要尝试。基本上由生的碎猪肉加盐、胡椒、肉豆蔻弄成卷状,点缀以生洋葱。听上去或许会让一些人觉得倒胃口,但却是一道很出名的特色菜,因为质量好的Mett通常非常昂贵,而且美味。显然,它的材料必须新鲜,必须在购买当天食用。
Pommes(炸薯条)
炸薯条在德国被称为PommesFrites。这本身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但对于搭配的调料却有讲究。
最常见的是PommesmitMayo(薯条配蛋黄酱)。当然也可以选择番茄酱。如果两种都想要,点“PommesRot-Weiss”(红-白薯条)。假如钞票有限,记住,番茄酱和蛋黄酱单独算钱!
Schnitzel(炸肉排)
这是另一种德国主食,几乎到处都有。基本上,它是包裹着面包屑的油炸猪肉块。许多中产阶级餐厅提供不同口味的Schnitzel,比如SchnitzelHawaii(炸肉块加菠萝和奶酪)、ZweibelSchnitzel(炸肉块加炸洋葱)等。
Spatzle(德国面条)
德国斯瓦比亚地区的面条,常和炖肉一起食用,在德国南部最流行。
Schweinshaxe(脆皮猪肘)
南德和巴伐利亚人喜欢的美味。把猪脚上面的腿部用佐料腌制,再放入烤炉用旺火烤得皮脆肉嫩。看上去巨大、多骨头,但肉的味道鲜美,如果勇于冒险不妨尝试。
环保先锋
复杂的垃圾分类
德国人喜欢复杂的事情,即使扔垃圾也不简单。
德国人的教育水平通常都很高,对他们而言这绝对是好事情。因为,在这个国家即使最简单的事情似乎都需要150的IQ。需要地铁车票吗?售票机会提供几十种不同的旅行选择,五颜六色的按钮和各种付款选择更让人头痛,最后坐出租车成了最好的选择。
想在新公寓里装个数字电话?你会收到电话公司寄来的一包零件,你得自己安装。但是真正的难题在于与零件一同寄来的包装。有人会说“把它扔掉”。这样的人显然没有来过德国。走在你的公寓大楼的院子里,你会看到一长排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一个装绿玻璃;一个装棕色玻璃;一个装白色玻璃;一个装废纸;一个装“包装”;一个装有机垃圾;一个装金属;一个装剩菜。
该怎么办?瑞士游客丽娜描绘了她遇到的问题:
“今年3月,我在柏林期间,和一帮朋友准备坐S-Bahn(轻铁)横跨城市。我的朋友们正试图理解火车时刻表时,我开始四处寻找垃圾箱。终于发现了,而且是个有4个洞口的分类垃圾箱。每个洞口用4种语言标明垃圾种类。这时我觉得为难了。我的粘满番茄酱的纸盘子应该属于哪一类垃圾呢?是“纸张”还是“包装”?难道没有装金属可乐罐的地方吗?要是我把它们全部扔进笼统标注着“垃圾”的洞口内是否会被警察抓起来?”
简单地说,德国人对他们的垃圾很慎重。在德国,给垃圾分类近似虔诚的宗教信仰。事实上,拒绝给垃圾分类被认为是少数叛逆德国人的不轨行为之一。这个问题经常在德国议会占用大量讨论时间。几年来,政府一直就Dosenpfand(罐头押金)争论不休。押金的金额多少才合适?应该如何收集?顾客应该去哪里回收他们的罐头?这类讨论时常占据报纸头版。难怪重要的改革问题一再遭遇搁置。
但是你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在环保问题上这个国家领先于世界——对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比谁都积极。但是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垃圾回收箱也有严格开放时间。它们在周末不许使用。
德国的爱国主义问题
只是千万别挂国旗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60多年了,德国人对爱国主义仍然有病态的恐惧。悬挂国旗仍然被认为是一种禁忌。
柏林是一个古怪的首都:在华盛顿、伦敦、里斯本或者其他世界各国首都,你时常可以看到代表爱国主义的国旗飘扬。但是,柏林对黑、红金三色的国旗却忌讳莫深。当然在国会大厦前可以看到飘扬的德国国旗,但是其他地方却绝对找不到它的影子。几乎没有德国公司在总部外悬挂国旗。
柏林之外,德国其他地方的情形也是一样。国家骄傲感,尤其是公开表示对德国的爱都是禁忌。2004年,当霍斯特·科勒尔当选德国总统——一个仪式性的职位——时,他在就职演讲中说,“我爱德国。”路透社报道说,当时,这句话就像一股寒流让在场的人“顿时鸦雀无声。”
这大概可以解释黑红金三色旗在德国为什么如此稀少。二战结束60多年后,爱国主义仍然让德国不安。即使在今天,德国所建立的战争纪念物都更像是反纪念物,比如最近的欧洲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
当然,事情也在发生变化。上世纪90年代,德国参加了巴尔干军事行动,2002年出兵阿富汗,这些都表明,德国的军事力量也可以和大屠杀之外的事情联系起来。但是,假如你问一个德国人,他是否爱他的国家,通常得到的答案都是简短的“不”,或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但是,对国旗的忌讳仍然让人无法理解。毕竟,它所代表的东西丝毫没有值得羞愧的地方。黑、红、金色是远在希特勒上台前就存在的传统颜色。事实上,希特勒抛弃了黑红金三色,选择了臭名昭著的纳粹十字记号。黑红金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是当时皇室的标志,后来抵抗拿破仑入侵的自愿者再次使用。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德国,革命领导人采用三色旗帜作为运动象征。
无论如何,黑红金三色仍然是德国的象征,而德国背负太沉重的历史问题,以至于它的国民甚至不敢为它骄傲。这大概解释了德国人对世界杯的满腔热情。这是他们可以为国家队尽情疯狂的机会。
性、污秽与耸人听闻
《图片报》统治德国
德国广受欢迎的小报,与英美同类报纸相比或许算不上无聊,但它畅销的秘密仍然是性和丑闻。
对德国政客而言,它是邪恶的象征。对德国记者而言,它是每天必修的阅读材料。对绝望的德国人而言,它是高清晰度的软色情。对德国普通大众而言,它是主要的新闻来源。
《图片报》、《太阳报》和《每日镜报》的德国同行,每天在兜售垃圾、流言和乳房之外,也提供部分健康的硬新闻。它拥有近400万读者——包括那些到马略卡岛、伊斯坦布尔和加那利群岛度假的德国人。但是不同于美国的《国家问讯报》,《图片报》不喜欢自己炮制新闻,而喜欢把芝麻蒜皮的事情夸大得惊天动地。该报的座右铭是DirDeineMeinung,大意是“你不需要有观点,因为我们就是你的观点”。2004年,这家报纸被德国新闻监察机构申诉不下12次。
讨伐、攻击是该报的拿手戏,欧盟、各类政客、外国工人都是它长期攻击的目标。不久前,德国国家足球队教练克林斯曼因为德国队在友谊赛中以1比4输给意大利后,竟然胆敢面带微笑而被《图片报》刻毒挖苦。克林斯曼如今已经恢复名誉,德国政客们却提心吊胆,惟恐稍有不慎,成为攻击靶子。最近,当库尔特·贝克(KurtBeck)当选社民党领袖后,他的第一个专访就给了《图片报》。
1952年,阿克塞尔·施普林格以英国的《每日镜报》为蓝本创办《图片报》,亲眼看着这份报纸依靠名人八卦、丑闻、投公众所好的观点和衣衫不整的美女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镜报》将裸体女人限制在第3版,《图片报》则干脆把她们放到封面上。恰好在报纸折缝下,并配上小故事。
要把封面女郎挤下头版需要超重磅的新闻。2005年末,当默克尔打败施罗德成为德国总理时,头版女郎终于被赶下封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女性身体如此开放的这份报纸整体思想却倾向保守,在冷战期间,它用了几十年时间才终于承认西德是一个独立国家。之前,它一直用“被苏联占领‘地区’”称呼东德,‘地区’称呼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正好赶上报道1989年东德政府的垮台。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憎恨图片报,称它为“法西斯分子”。
去年《图片报》最荒谬的新闻是对一名丹麦妓女和她的侏儒情人的独家报道。记者宣称:“《图片报》在哥本哈根的郊外发现了世界上最古怪的一对性伴侣。”最近该报又刊登了所谓的“全满性调查报告”,宣称“1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性生活”;“30%的女孩伪装性高潮”。这些让父母胆战心惊的数字占据了封面的上半部,下半部分留给了一个皮肤晒成古铜色的棕发女郎。
但是《图片报》也有它的标准。比如说,两周前,英国《太阳报》刊登了狗仔队拍摄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海边换泳衣时的露屁股照片,《图片报》深表“震惊!”《图片报》的评论员弗兰克·约瑟夫·瓦格纳宣称:“无论如何,我们总理的屁股都比你们伦敦那些酒气熏天的像屁股一样的嘴脸好看。”假如默克尔不是德国总理,而是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不知道瓦格纳先生是否还会如此愤慨。他继续抨击说:“你英国人所理解的语言只有一种,那就是足球。我们会在世界杯上把你们打得落花流水。”
撒谎的德国人
“我不会说英语”
德国人总喜欢说他们不会说英语。不要相信他们。甚至连乞丐都会用外语乞讨。
德国人会说英语。如果情况需要,几乎所有德国人都能挤出几句听得懂的英语。即使那些宣称他们不说英语的人,其实他们会说。假如在街头碰到一个乞丐,你耸耸肩膀表示听不懂他的德语,他会立刻用流利的英语向你讨要零钱。又假设,你迷了路,向建筑工地上的泥水匠们问路,他们多半也能用半清晰的英语指明正确方向。事实上,完全对英语免疫的只有巴士司机和官僚们。但是世界杯宣传运动已经表明,至少要让公交车工人学会必要的英语。
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德国人都坚持说他们不会说英语?很简单,他们都很害羞,认为宁可让你糟蹋德语,出洋相,也比他们自己出洋相好。“我在学校时学过英语,但不是很好”,你经常会听到这类话。接着他们会用流利、机智的英语,讨论深奥的语法问题或者美国文学。
多数德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外语,而英语的受欢迎程度又超过其他欧洲语言。每天,数千所私人英语学校向数千家德国公司派遣英语教师,传授商业英语课程。英国流行音乐、美国说唱音乐和《哈利·波特》进一步推动了英语在德国的流行。有不少德国公司甚至用英语做广告语。
但是,当要求他们放下莎士比亚剧作,用英语交流时,胆怯成为多数德国人的障碍。或许,这是因为他们太讲求完美,害怕犯错误。更糟糕的是,德国被英语流畅的斯堪迪纳维亚人所包围,这些北欧人英语说得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还要好。与此同时,他们忘记了还有英语讲得一塌糊涂的南欧人;与法国人、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相比,德国人就像语言天才。
换句话说,当强迫你的德国主人从他们那深邃的大脑里挤出几句英语时,尽量仁慈,多多夸奖鼓励,时常微笑、点头。你应该庆幸,自己不需要在像迷宫一样复杂的德语语法里杀出血路。
荒唐的嗜学者
德国的高龄大学生
对于工作繁忙者和失业者,在德国生活并不轻松。但是对于学生,这里却像乐园,充满廉价啤酒、低房租公寓和丰富的夜生活。难怪德国学生直到二十七八岁还不忙着毕业。一些人30多岁了还在校园里闲逛。
走进德国大学校园,你一定会奇怪,“学生们都去哪里了?”当然,你可以看到许多人背着书包,离开咖啡馆,朝着图书馆走去。但是这些一把年纪的家伙会是学生吗?
哦,没错,他们是。进入德国大学校园,最先让人感到奇怪的事情就是,比起这个星球上其他大学校园里的学生,这里的学生几乎大了一整圈。事实上许多学生已经30岁出头。由于没有强制毕业的制度和经济压力,加上外面残酷萧条的就业市场,许多人害怕离开校园这个安全的港湾,他们成为了“永久学生”。
德国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已高达23岁。部分原因是,有的人仅仅第一个学期就用了几年才读完,也因为不断地换课程和学校。许多年轻人还必须服完兵役才能开始大学学习。一旦进入大学,一切开始慢速度前进。许多学生大部分时间并不待在学校。在找到地方居住,认识了7人学生公寓里的所有室友,或是50人宿舍中的所有邻居后,“永久学生”会找一份容易赚钱的兼职。虽然在德国失业者高达500万人。兼职却相对容易。雇佣学生时,雇主不用负担社会保险、养老金等开销。事实上,许多招聘广告明确说,“只收学生”。然后,还有学生生活的其他方面,恋爱、逛夜总会、参加派对、坐着大众巴士到东欧旅游3个月,当然还要参加所有反战、反法西斯、反全球化游行。
假如这些“永久学生”真打算去教室上课,也会碰到头痛而耗费时间的难题。除了拥挤的教室、冷漠的教授之外,连课程时间表也一团糟,多数科目都没有固定的课程表,可怜的学生们只能自己安排。《阿塞拜疆后现代文学》可能与《斑点猫头鹰的飞行模式》冲突,因此一个时期只能修一门课。以后,很久以后,再考虑另一门课。
即使当核心课程终于完成,还有电影节、博物馆和政治党派的实习。一些人花了两三年才完成一篇论文。其间,常常去泰国或加那利群岛海滩上放长假。有什么可着急的?永远做学生还有许许多多的好处——便宜的医疗保险、低税收、从博物馆到游泳池等一切公共设施的使用都可享受折扣,还有享受津贴的公共交通。在柏林,150欧元的学期学费中包括一张公共交通卡。在一个处于艰难和担忧时期的国家,学生的生活确实是幸福的。
但是,最近德国学生的生活也开始变得艰难。面对太多学生,太少经费,一些州开始对所谓的“长期学生”(15个学期,或7年半之后仍然在大学磨蹭的家伙)增收学费。现在,他们每学期可能要上交500欧元的学费。并不算太昂贵,但多少增加了学习的动力。这些措施似乎有所成效。德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龄从2002年的30岁下降到2005年的28岁。
至于那些“永远学生”,当他们正好年满30岁时,突然被学校推出大门,难免感到眼前一片茫然。当然,或许某个地方,有老板愿意雇佣这些有着10年大学生经验,和有《哲学》及《希腊陶艺》双学位的人。否则,他们可以选择无数前学生的命运:这样的生活与大学生生活其实很相似,但是没有恼人的课程。张开双手拥抱领救济金的新生活吧!
内部矛盾
东边的野兽,西边的害虫
东西德统一近16年了,但德国的分裂仍然一如既往。懒惰的东部人仇恨自大的西部人——这种感觉是相互的。
记得1989年11月,全世界报纸和电视对柏林墙倒塌的报道吗?还有之后的两德统一。都是多么美好的消息——几十年的冷战之后,终于有了点激动人心的好消息。
可问题是,这一切并没有真正发生,而是人为策划的“假”新闻。确实,柏林的中央不再有耸立的高墙。但是事实上,东西德之间的分裂依然巨大。
前西德人对他们东部的亲戚们有的不只是轻蔑:他们懒惰;他们抱怨一切;他们的时尚感觉令人发指;他们大手大脚。
反过来,东部人认为,西部人傲慢;物质至上;以自我为中心;浅薄;完全不懂团结的意义。一个嘲笑西部人的笑话说:“西德人打的领带和奶牛尾巴的区别是什么?奶牛尾巴能够完全把屁眼遮盖住。”
简言之,在柏林墙倒塌17年后,有个事实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那就是,统一前期望的Ossis(前东德人)和Wessis(前西德人)团结和睦相亲相爱的景象永远不会出现。许多Ossis感觉,他们的国家被西德吞并了,东德所代表的一切都被否决,被当成垃圾抛弃——用通俗的话说是,倒洗澡水连宝宝也一起倒掉。Ossis怀念他们从前亲密无间的家庭生活、可爱的Trabant牌家庭轿车、干如锯末的饼干。甚至连Trabant排放的汽车尾气都让他们怀念。这一集体症状被称为Ostalgie,nostalgiafortheEast(前东德人的思乡病)。最近,前东德国会大厦被夷为平地。在许多前东德人看来,这再次证明邪恶的西部人对东德毫无敬意。
在Wessis看来,即使提到东德的一点好处,也有忘恩负义的嫌疑。他们指出,自统一后,西部拿出了近1.25万亿欧元,用于彻底重建东部的基础设施,建立起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系统,让东部人立刻过上滋润的日子,虽然比起西部的福利仍有差距,却是其他华沙协约国做梦也不敢奢望的。虽然如此,东部的失业率仍然是西部的2倍,数十万人离开东部,到西部寻找更好的工作和职业培训前景。今天,许多前东德城市几乎完全看不到年轻人。
所有迹象表明,双方的偏见在短期都不可能消失。去年,有人听到一个时髦自负的男孩在某柏林游泳池大声评论“那些懒惰的Ossis”。有人问他的年龄,“15岁。”意思是他出身于1990年——柏林墙倒塌1年后。
德国的真正分裂
落后的南佬,冷漠的北佬
1990年,整个德国欢庆东西德的统一。然而举国上下的乐观主义是一种天真的误导。除了东西德的差异,德国南北之间有着同样巨大的分裂。
当一个金发女人从柏林搬到巴伐利亚会发生什么?整个地区的集体IQ将会上升。这是德国首都的一个流行笑话。巴伐利亚人呢?他们把所有巴州之外的德国人叫做Saupreussen(普鲁士猪)。由此可见德国南北部人之间是多么‘相亲相爱’。
南北分歧的部分原因当然和宗教有关。多数南德人信奉天主教,而北德人几乎都是新教徒。然而,更大的问题是偏见,在寒冷、实用主义、工业化、自由派占主导的北方,人们认为,南方的懒惰农民既落后又是种族分子,而且他们的口音也确实让人捧腹。柏林人甚至连南方的山都讨厌,说它们会让人产生幽闭恐怖症。
在暖和气候中生活的南方人更热情、容易相处、淳朴。他们认为精打细算的北方人都是乏味的势力鬼。北方人有时也被称为平地人。
简言之,南北方的德国人互相贬低对方的食物、方言、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南部德国的口音有淳朴和音乐的风格。一些电影发行商在给美国影片打字幕时,故意将美国南方土音翻译成巴伐利亚方言,很有传神效果。
在慕尼黑和汉堡,你会听到人们说:“德国人真正的差异并非在东西之间,而是南北之间。”事实上,假如二战后,德国被从南北分开,今天那座分隔的高墙可能仍然矗立着。
编译:宇
图:
爱国问题:在德国国会大厦前可以看到德国国旗,但是在其他地方,德国国旗是濒危物种。
小报风格:前德国外长费希尔长胖了几斤就被《图片报》无情嘲讽,这张照片当然是人为加工过的。
▲街头丛林法则:这是德国街头常见的景象。
垃圾分类:火车站的垃圾箱看上去很美观,你知道怎么用吗?
南北分裂:北德人认为,南德人愚蠢、肥胖、成天灌啤酒。柏林流行一个笑话:当一个金发女人从柏林搬到巴伐利亚会发生什么?整个地区的集体IQ将会上升。
德国“服务沙漠”:受够了服务员的怠慢,德国学生设计了一个倒啤酒机器人。
吃在德国:典型的德国“Imbiss”快餐亭。
前东德人的思乡病:Ossis怀念他们的Trabant车,甚至连它排放的汽车尾气都让他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