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南通被授予“蓝印花布之乡”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08:24 扬子晚报

  本报讯5月2日下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来到南通,亲手将“中国蓝印花布之乡”、“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两个铜牌颁给了南通市有关领导。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会。1996年,潜心钻研、抢救、传承“蓝印花布”手工技
艺20多年的吴元新,自筹资金创办了“中国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2002年,南通市委市政府为打造南通“蓝印花布”品牌,出资在濠河之畔扩建蓝印花布艺术馆,由时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吴元新出任馆长。目前,该馆内陈列了1000多种蓝印花布制品,构成了令人赞叹的蓝白世界,包含着浓郁的乡俗民情,焕发着迷人的魅力。

  吴元新不仅是蓝印花布的收藏者,更是优秀的蓝印花布艺术设计者、产品开发者。在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上,吴元新设计的饰品获得金奖;在2005年度,吴元新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就奖、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第二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中国乡土艺术杰出人物奖。目前,由吴元新负责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技艺”已被国家文化部推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吴元新也坦陈,目前国内“蓝印花布”手工技艺已陷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窘境。“南通是全国唯一保留手工生产蓝印花布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有3个生产区,从业人员300多人,现在民间作坊开始萎缩,生产规模大不如前。目前全市只剩下9家,从业人员仅100余人。”据了解,现在南通从事蓝印花布手工染色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骨干。

  在授牌仪式上,冯骥才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称赞吴元新用市场化路径运营博物馆,从收藏、研究到展览、产业,形成互动的链条,救活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一块“化石”。他认为,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源,是“母亲文化”,中华民族是汲取民间文化的“乳汁”而发展壮大的。他呼吁,要尽快抢救日渐稀少的中华民间文化瑰宝。冯骥才还决定在自己的艺术研究院内为南通“蓝印花布”设立研发窗口。

  随后,冯骥才一行参观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陈列室,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蓝印花布手工艺人的织布和刮浆印染流程,并欣然为该馆题字:“手承心承手,人传艺传人”。(缪礼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