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故事
傅国涌专栏
德高望重的蔡元培在香港去世后,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院长空缺,时在1940年春天。当时在学界呼声最高的有胡适、翁文灏、朱家骅等人,蒋介石属意的却是国民
党政坛上老资格的顾孟余,原因是顾长期与汪精卫同盟,是反蒋的“改组派”要角,但在抗日战争发生后,他不仅力阻汪出走重庆,而且坚决与汪的“曲线救国”路线分道扬镳,蒋有意让他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这一尊荣而无实权的职务,既是安抚,又能显示对往日政治对手的宽容大度。这是一种政治的平衡术,但学界对此并不买账。中央研究院选举评议员在聚餐时,陈寅恪就大谈学术自由,认为“院长必须在外国学界有声望”,并私下表示“我们总不能单举几个蒋先生的秘书”。据说他们当时做过一次“假投票”,翁文灏得了23票,胡适得21票,朱家骅得19票,胡适得票低是因为他的一些朋友不愿他离开驻美大使任上。
当年3月22日,评议会正式开会,第二天进行院长候选人的选举,结果翁文灏与朱家骅各得24票、胡适得20票,顾孟余只有1票。评议会将得票最高的前三名呈报国民党当局,蒋介石犹豫、斟酌了半年之久,才最终选定朱家骅代理院长。朱曾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是蒋喜欢的人。
历史学家顾颉刚的年谱中有一个记载,1943年,美国、英国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时任国民党中组部部长兼代中研院院长的朱家骅为取悦蒋介石,发起献九鼎,鼎不大,都是高约30厘米、重约十几斤的规格。请人写铭文时,四川虽有许多老先生擅长此道,可他们都不愿意写,最后朱找到了顾颉刚,顾迫于压力答应下来了,其实他并不内行。一共是九个鼎,他在一个鼎上写了一句话,最后一个鼎落款,后面四句是:“我士我工,载歌载舞,献之九鼎,保于万古。”朱家骅的政敌就去蒋面前打小报告,说朱某在骂你,四川人骂装疯卖傻的人是“献宝”,把后面这四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正好就是“我在(载)献宝(保)”。蒋仔细一看,果然如此,气得一脚把鼎踢翻了。另有一种说法,蒋生气的真正原因是美国舆论批评说:“蒋介石叫人们给他献九鼎,这是预备做皇帝。”说来也是,蒋对朱家骅的信任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