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用书话与读者交心的大家——近访著名藏书家、作家黄裳先生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03:30 舜网-济南日报

  赵晓林

  在读书和藏书界一提起黄裳的名字,真的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其收藏古籍善本的逸闻趣事,所著的书话美文更是让喜欢读书的人爱不释手,对中国藏书文化贡献颇大。

  黄裳先生是山东人,1919年生,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散文作品独树一帜,曾
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先生熟于版本目录学。其文内蕴古意又颇有今文之韵致,谈书品景,意味悠远,令人回味。其著有《锦帆集》、《旧戏新谈》、《音尘集》、《黄裳书话》等《锦帆集》、《锦帆集外》、《关于美国兵》、《旧戏新谈》、《山川·历史·人物》、《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晚春的行旅》、《河里子集》、《妆台杂记》、《黄裳文集》(六卷)、《黄裳论剧杂文》等。《过去的足迹》曾获1989年中国作协散文杂文评奖。用著作等身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有人说,五四以降,真正富有藏书,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且能发几句精辟深刻议论的,其实并不太多。除郑振铎、阿英诸人之外,黄裳先生无论如何都是其中一位。黄先生曾说:“我一直梦想能读到一种详尽而有好见解的读书记,除了介绍作者的身世,撰作的时代背景,书籍本身的得失、优点和缺点之外,还能记下版刻源流、流传端绪,旁及纸墨雕工,能使读者恍如面对原书,引起一种意想不到的书趣。”虽然这是黄先生的愿望,其实先生所写的清新隽永、韵味厚重的书话正符合这种要求,而这也正是其著作受到广大读书人喜爱的原因。

  黄先生素来少接受媒体采访,近来年事已高,更是闭门简出,忙于一些新书的撰写与校稿。4月底,笔者通过电话联系好后,专程到上海拜访了黄先生。先生家虽位于繁华地段,但因门牌号隐于院内,所以并不好找,所居大院后,是一解放前洋人的别墅区,有一、二十座样式一样的3层小楼,十分幽静。黄先生所住小楼位于院内最深处,上楼,敲门,老式木门慢慢打开,黄先生已站在门前。其身材不高,微胖,脸色不错,戴着一幅近视眼镜,因年岁已大,走路有些慢。随其进屋,客厅陈设不多,一大两小的旧式真皮大沙发,对面是一台大电视,沙发旁有2个书柜,其中一个是线装书,另一个基本是黄先生自己的著作,电视机旁也有一个书柜,里面满满得排的都是先生著作的各个时期的版本。

  黄先生不健谈,笔者请他谈一下一生藏书、著书的情况与感想,先生说,没什么好说的,做了就做了,没什么感想。我一般是不接受采访的。笔者又问,那您对现在的藏书热等有什么看法?黄先生依然说,没什么看法,我这人不会说话的,说不出东西,所以没什么好说的。笔者只好转换话题,问,现在在忙些什么,黄先生说,最近正在写一部关于天一阁藏书方面的专著,另外就是《珠换记幸》的修订版,三联出版社已经排完,马上就要上市了,还有安徽出版社也要为我出一个6册的系列,包括《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等比较受欢迎的书话作品。我现在一般每天多了能写2000字,少了也要500字。

  笔者又问黄先生现在都看什么样的书?还是线装古籍吗?黄先生慢慢地说,现在一般也不看线装书了,平时看些乱七八糟的书,都是新书,看的挺杂。笔者接着问道,那您还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吗?黄先生说,现在年龄大了,一般不出门了。

  近40分钟时间,黄先生说的东西不多,除了笔者所问的几个问题,黄先生都是静静地坐着,表情很平淡,很少变化。临走,拿出事先准备的几册先生著作,请其签名,黄先生一本本仔细地签着。趁着这个机会,记者看了一下几个书柜,线装书因为都是平放,无法知道是什么书,而另两个书柜中至少几百种其专著中,不少都已经十分少见了,有的笔者根本没有见过,其中香港出版的也不少。黄先生签好,又恳请合影,黄先生也欣然答应,要其女儿出来拍了两张照片。告辞出来,拎着几册黄先生的签名本,望着旧上海味道十足的小洋楼,感觉黄先生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和这座小楼一样,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依然悄然挺立着,外表很少变化,内里却在不断丰富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