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马信振兴相声奉献光热(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0:00 每日新报

  

马信振兴相声奉献光热(附图)

  百姓喜爱的相声艺术家

  在这次津门十几位“百姓喜爱的相声艺术家”中,和张奎清搭档的马洪信是唯一一位“专业”相声演员,退休前作为天津市曲艺团演员队队长的马洪信一直从事相声事业。在
记者的采访中,马洪信首先回顾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马洪信1960年考入天津市河西区戏曲学校曲艺班,1962年调入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师承相声演员刘玉凤。1965年参军继续从事文艺工作,1970年复员在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宫从事群众文

化工作,主要负责曲艺的辅导、组织排练及创作演出活动。1970—1984年创作并演出的相声有《肉上雕花》《小食堂》《水是傻子》《我该怎么办》《破车挡道》《闻过则喜》《学电台》等获奖。1984年调回天津市曲艺团任相声演员、演员队队长至退休。在首届侯宝林相声金像奖大赛中,和张奎清合说的《闲谈五味》获表演荧屏奖和创作铜像奖。后加入哈哈笑相声团、九河相声团,与张奎清合作表演。

  经常看马洪信表演的观众对他有极高的评价,很多观众戏说马洪信是“马四立公子”,现场看来不知道什么地方还真有点像,但这是谬传,此马非彼马,他不是“伏波将军的后代”。马洪信从小在和平区相声队学习,年轻时参军,然后参加天津市曲艺团。可以说久经沙场,说、学、逗、唱都能拿得起来。对于自己的“不务正业”,马老有自己的一份坚持。“在曲艺团的时候,很多演员不愿意和业余演员同台演出,整个曲艺团只有我一位愿意到茶馆演出的专业演员。这里面的原因不是因为钱,是我自己太爱相声了,这种演出不是我和业余演员掺和,而是我对相声太热爱了。”马老还表示,自己说了近五十年相声,就没有想过通过相声赚大钱,也不想靠说相声成为大腕。“我这辈子是放不下相声了,我愿意在有生之年为相声做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在剧场演出的马洪信总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他说:“曲艺团所有段子在演出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查,但是现在剧场、茶馆的一些观众喜欢演员的低俗笑话,而有些演员也为了迎合少部分观众使一些低俗的活。我在茶馆就要有这种坚持,那就是不为迎合观众而不顾演员的个人气质。虽然这样在现场的演出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但是演员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风格,演员不仅要能改变观众,还要能够主动培养观众,这一点相当重要。”

  马老还对现在曲艺团体走向市场有自己的见解,他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在探讨相声走进剧场的问题,我自己不想说什么,观众对原汁原味相声的喜爱就替我回答了这是多么正确的一个做法。我们的曲艺团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天津市曲艺团已经十多年没有真正的互动演出了,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总是看不起演员在茶馆演出,但是正是那些在茶馆演出的业余演员推广了相声,并且在长时间的实践总结中创作出了新的段子,那些都是深受百姓喜爱的文艺作品。”

  马洪信介绍,以前天津曲艺团有在茶馆演出的尝试,那时候他就感觉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式。但是演出没有多久就停止了,当时在曲艺团帮忙的于宝林等人就开始继续在茶馆表演,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他说:“这些老演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实不管是国营的文艺团体还是民营的艺术院团,让百姓喜欢才是最重要的。观众是我们的根本,演员要贴近生活,接触观众才能不断提高。现在全国都在关注相声,我希望所有相声演员能够借助这样的东风,发展振兴我们的曲艺事业。”马洪信对郭德纲大为赞赏,他说:“郭德纲就是好样的,他带活了相声市场。我希望以后多出来几个郭德纲,在东北、河北、中原地带都有天津、北京这样的曲艺氛围。我自己也会好好培养年轻演员,为了相声的与时俱进贡献我微不足道的光和热。”

  新报记者翟翊摄影新报记者段毅刚

  责任编辑:闫新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