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罗西里尼百岁诞辰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08:05 南方都市报

  5月8日,是他诞辰100周年。

  他和英格丽·褒曼生下了女儿伊莎贝拉,她因为主演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广为人知——甚至客串了一集《老友记》。为了纪念父亲,她找来前卫导演盖·马丁,拍一部叫《我的父亲100岁》的实验短片,已经出了DVD。

  时间的刻度,让我们再次想起他和他曾投身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运动。他,就是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Rossellini)。

  然而我们不打算对那些无可动摇的荣光多作重复,让我们来看看荣光之后的他,也算是另一角度的怀念。下文提到的许多电影都出了影碟,自己去看,大概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编者

  新现实之后他在何方

  并不是每个电影导演都能在几十年的生涯中始终如一地成功,比如说罗伯托·罗西里尼——他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奠定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基石,《德意志零年》被巴赞评价为“风格的现实主义”,成为上世纪40年代意大利电影的旗帜,不过他在1948年之后却完全走向另一个方向。

  那一年是恋爱的年份,在好莱坞如日中天的瑞典女星英格丽·褒曼给罗西里尼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情书:

  “我看过了您的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游击队》,非常喜欢。如果您需要英语非常流利,也还没忘记自己那口德语,但并不很通晓法语,意大利语只会说‘我爱你’的瑞典女演员,请随时和我联系,我想为您拍戏!”

  这封最美丽的情书导致的却是一桩丑闻,当时已经结婚的褒曼抛夫弃女来到意大利追随罗西里尼,引起轩然大波,被逐出好莱坞。这段公案家喻户晓,无须再多饶舌;不过对罗西里尼来说,和褒曼的结合却使他的电影创作步入一个新阶段。

  褒曼主演的《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延续了罗西里尼从《德意志零年》开始的所谓“从新现实主义的退化”,被意大利和法国的一些左翼评论家批评为“背叛了新现实主义”,并大肆鞭挞。而创办不久的《电影手册》却册封罗西里尼为“当代电影之父”,为他辩护。

  许多人认为私生活上的变化对罗西里尼的后期作品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已经建立的艺术声望,罗西里尼对拍电影按部就班的繁琐步骤和技术细节开始感到厌烦。《意大利之旅》(VoyagetoItaly)的男主角GeorgeSanders抱怨罗西里尼喜怒无常,说没有人知道到底他想拍个什么故事,尤其是观众看完会觉得不知所云。有趣的是,这部影片使戈达尔明白了“拍电影只不过需要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辆车。”——那正是《筋疲力尽》的全部。

  罗西里尼在五十年代拍了约十部电影,基本都只能得到小范围内影痴和专业人士的赞赏,在票房和舆论上大多平庸收场,他将之归咎于大众和影评人的鲁钝麻木。然而他的这种傲慢态度,或许正是影片本身的问题所在。罗西里尼反复使用他并不擅长的语言——英语、德语、法语甚至印度语拍片。在1957年和褒曼结束九年的相爱后,他前往印度,两年后带回一部十集的电视剧以及一部名为《印度》的电影。

  从此罗西里尼再度涉足战争题材,拍了《罗维雷将军》(GeneraldellaRovere)等几部影片,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渐渐对电影失去了兴趣,于是宣称转投电视的怀抱,再也不拍电影。六十年代的罗西里尼陆续拍了九部历史题材的电视电影,包括著名的《路易十四的夺权》(TheRiseofLouisXIV),还有其他一些纪录片。他认为电视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快捷方便地传达到成千上万的家庭。七十年代,晚年的罗西里尼还拍了两部传记片,遗憾的是恶评如潮。

  magasa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