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雾都孤儿》重现“英格兰的现状”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2:08 京华时报

  

《雾都孤儿》重现“英格兰的现状”

  “求您,先生,我还要再添一点。”本报资料图片

  

《雾都孤儿》重现“英格兰的现状”

  罗曼·波兰斯基《雾都孤儿》原版海报本报资料图片

  狄更斯的年代,英国人喜欢坐在壁炉前读书,如同我们今天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狄更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很多,但是称得上成功的或者令读者满意的,至今不多。不过,这并不妨碍后来人进行尝试。

  电影吸取原著精髓

  显然,一部电影很难将一部近40万字的小说全面反映。导演要做的只是把书中留给他最深刻的东西在电影里转达给观众。罗曼·波兰斯基做到了:贫民习艺所里的腐败和失职、伦敦的大雾、贫民窟的悲惨生活、地下犯罪团体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等等。银幕上带给观众的冲击是文字无法达到的。小奥立弗令人怜悯的脸、恶棍赛克斯凶恶的脸、老费金久踞江湖阴沉的脸以及风尘女南希还算单纯的脸,狄更斯不知费了多少笔墨描写,波兰斯基只要找到合适的演员并按照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导演就行了。声画效果更是文字无法企及的。

  狄更斯一生的创作原则,基本遵循同时代思想家托马斯·卡莱尔的名言:表现英格兰的现状。导演再现书中的“英格兰的现状”,同样十分成功。原著的全名是《奥立弗·退斯特的冒险故事》。从“冒险故事”的角度看,电影中奥利弗的冒险故事更紧凑,更集中,因而更具吸引力。布朗罗先生和梅丽一家是善人,他们想方设法拯救退斯特,慷慨地帮助他,使得小说在描写人性上更加丰富。奥利弗的命运也正是在人性善与恶的表现中跌宕起伏,最终主人公和一切善良的人得到报偿,而所有坏人得到惩罚。这一主题在电影中贯穿始终。

  主人公姓名善恶交加

  自然,小说的深度、细致和复杂,又是电影无法达到的。比如,“奥立弗·退斯特”英文名是O?鄄liverTwist;Oliver是一个喜兴的名字,它从发音和形状都谐了o?鄄live,这个英文字等于中文的“橄榄枝”等诸多吉利的含义;Twist只有“捻、搓、拧和扭”等含义。这个名字传达的意义是:一个光明的孩子面临扭曲的人生。围绕着奥利弗,小说始终笼罩神秘氛围。他每每涉险,却被推入新的苦难,这个人便是恶棍蒙克斯。他和奥利弗是同父异母兄弟,一心想把奥利弗毁掉,独吞遗产。因为这条线索无法充分表达,电影不得已对原著中的许多情节进行改编,例如南希悄悄会见的既有露丝·梅丽,也有布朗罗先生。

  狄更斯幽默无法复制

  书中,赛克斯先后用枪托和棍子把南希捶打成了“一堆肉和血,人已不复存在———就只是这么多肉,这么多血!”这个场景给他造成巨大恐惧,导致了他出现幻觉,失足,勒死在自己结成的绳套里。电影将之改编。不过,电影最无法表现的是狄更斯的幽默。像所有的喜剧大师一样,狄更斯让幽默颠覆人们的臆断,无论这些臆断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都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一代又一代人,已然成为英国传统的一部分。他利用这点,让读者远离了理智和理论,把由衷的同情心理和快乐态度抬到了最高的道德地位,用带笑的情感照亮了他那个了无生气的商业时代,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这是一个又一个电影版本永远无法取代的。(苏福忠)

  作者简介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资深编辑。曾编辑《莎士比亚全集》《简明牛津英国文学史》等。译著有《瓦尔登湖》《兔子富了》等。个人创作逾50万字。时任《雾都孤儿》复审。

  不恰当的优雅

  波兰斯基已经通过《钢琴家》等证实了自己具有天赋和能力去“陈述人类面对困境与黑暗时的力量”,但他在本片中更多地只是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合格“临摹者”的能力,虽然他的编剧老搭档罗纳德·哈伍德刻意地隐去了奥利弗身世这条线,以显示此次改编的“与众不同”。我们仅仅是见识了他对19世纪英国的再一次生动描绘,从1979年根据哈代小说改编的《苔丝》到2005年的《雾都孤儿》,只是把青葱的英格兰乡村换成了阴冷泥泞的伦敦街道。虽然如油画般精致的构图,张张可做绝佳的摄影作品,但这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成功。狄更斯通过熙攘、复杂、可怕的伦敦街道展现出一个充满瘟疫、寄生虫的社会,同时揭示奥利弗这个瘦弱的男孩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但我们看到的是波兰斯基一次“有形无神”的诠释,狄更斯作品中隐晦微妙的讽刺和令人不安的幽默,在本片中齐齐缺席,取而代之是与影片并不合身的优雅气质,这让那种“笑中带泪”的力量被大大减弱。

  当然,电影在整体上的平庸并不代表本片一无是处。也许,和《水中刀》《钢琴家》相比,本片中很难发现太多波兰斯基的明显存在。然而,在美术、置景、道具、布光等各个技术环节上,却又无处不在显示波兰斯基对细节近乎神经质般的苛刻要求。波兰摄影师帕威尔·埃德蒙延续了其在《钢琴家》中的优异表现,显示出极好的镜头感觉和控制能力。

  本片中值得称赞的还有英国老戏骨本·金斯利。他完美地演绎了扒手团伙头领费金在善良与邪恶之间时刻存在的交相争斗的复杂人性,赋予了费金这个以盘剥孩子为生的社会寄生虫一丝“可爱”的色彩。不夸张地说,金斯利出神入化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本片“败走滑铁卢”的命运。(叶航)

  善恶对决启发孩子

  波兰斯基为了拍摄一部适合孩子看的电影选择了《雾都孤儿》,与以往的黑暗题材影片风格迥异,在这部“看不出”他风格的电影中,观众看到的是爱子之心和日渐平和的心。

  波兰斯基版《雾都孤儿》忠实于原著,布景和人物都做得很到位,对于底层穷人的悲悯在电影里得到了张扬。当导演选择了善意的立场,他的人物刻画便有了方向。

  费金在新版里的定位有些暧昧,诚然他是利用流浪儿为他敛财可是并不让人憎恶。金斯利塑造的这个形象甚至有些值得同情。尽管他们的手段不光彩,但是在那样的社会,孩子们跟着这个注定上绞架的人却衣食无忧,充满快乐。

  波兰斯基以善良和邪恶的结果对比来启发观众向善。比如,杀害南希的赛克斯为了摆脱追捕,竟然想把忠心耿耿的小狗沉入河里,挣脱了的小狗最终令他致命。这个设计非常特别,令孩子很容易就看懂并引起思考。(易东方)

  恶罪罚

  原著小说中,奥利弗·退斯特的身世之谜是贯穿始终的悬念,电影大刀阔斧砍掉了这部分内容。相应地,许多人物也不再出现,比如小奥利弗的姨妈罗斯·弗莱明小姐,还有同父异母的哥哥蒙克斯。这样改动除了电影篇幅有限的原因外,更大的好处在于避免了情节过于巧合,因此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小奥利弗被逼行劫的别墅里正好住着自己从未谋面的亲姨妈,这样的刻意安排在19世纪的小说读者看来可能会拍案叫绝,今天的电影观众看了却会觉得人为痕迹太重。不过最新一版《雾都孤儿》虽然“剜”掉了小说的一大块内容,但是整个故事衔接得天衣无缝。许多原著中没有的小细节,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趣味。比如审判小奥利弗时,可怜的孩子陷入昏迷,喃喃地说,“给我些水(somewater)。”结果被狱警误认为他的名字是“塞姆·沃特”。小说这里的情节则简单得多,就是狱警胡乱给小奥利弗编了个名字。

  对经典段落的再现,几乎称得上“照相式”翻版。这些段落包括小奥利弗孤儿院要粥、南希在伦敦桥上告密、赛克斯自缢身亡、奥利弗监狱探望费金等。有一些镜头从构图到光线甚至都是按照原版小说插图来安排的。对于熟悉《雾都孤儿》的读者来说,把狄更斯的文字和如此逼真生动的银幕影像对照着看,绝对是一次有趣而过瘾的经历。

  《雾都孤儿》是个善恶有报的故事,但电影里的“恶”远远比“善”更令人印象深刻。卑鄙贪婪的助教士、恃强凌弱的棺材铺伙计、狡猾无耻的贼首、愚蠢自负的法官,残忍蛮横的赛克斯,各种各样的“恶”把小奥利弗层层包裹起来,他之所以没有堕落并且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除了他纯洁的天性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布朗罗先生的热心肠外,剩下的只能归因于“运气”。这样的“善”固然令人鼓舞,但未必让人信服。真正让人动容的,倒是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南希,宁可背叛爱人、自我牺牲,也不肯泯灭良知。在所有善恶分明的人物中,南希的复杂最能体现人性的深度。在上述那些“恶”之中,只有盗窃杀人之类才是法律上的“罪”,那些当权者对小奥利弗的伤害远远超过贼首费金,却没人能将他们怎样。赛克斯自缢身亡固然是自作自受,但面对已经发疯的费金,绞架却未必是最公正的。通过探望费金的小奥利弗,影片表现出伟大的同情心。狄更斯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一个忧心忡忡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同时是一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王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