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否认“炒冷饭”易中天:我有名气,我更有品质!”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9:30 上海青年报

  因登陆央视“百家讲坛”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日前悄然抵沪。易中天此行除有赴上海图书馆演讲的安排外,为6年前出版的旧作《品读中国书系》做宣传是另一个重要目的。然而有读者质疑,易中天这番举动是否有依仗人气“炒冷饭”之嫌?昨天,在衡山宾馆套房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易中天对此一笑置之:“我有名气,我更有品质!”

  (郦亮)

  一套4册的《品读中国书系》是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推出的易中天“散文体学术专著”,起印1万套。如果说出版当年,上海知道易中天的人还寥寥无几,那如今沪上的“乙醚”何止成千上万。时过境迁,大红大紫的易中天这回“旧书重提”,也难怪读者要发出上面的疑问。

  “这不是旧书新出,何有‘炒冷饭’之说呢?”易中天告诉本报记者,这套书问世以来就一直加印至今,到去年他成名之前已累计印了4万多套,是名副其实的“长销书”。不过一到今年,“长销书”立刻就变成了“畅销书”,《品读中国书系》在短短数月间销售了6万套。对销量猛增的现象,易中天也并不否认他上央视讲“三国”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但“这绝非我刻意所为,完全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在易中天看来,书要畅销,作者的名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书本身的品质。纵观易中天著作,出现频率最多的还是一个“品”字———“品三国”、“品人录”、“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等等,几乎无所不品。“何为‘品’呢?就是透过表面现象,去品味现象背后的内容。我讲课著书也都力求做到这一点,否则历史也没有讲的必要了,直接去读历史书不就完了?”

  也正因为如此,易中天昨向本报记者反复强调,他对其著书演讲中的一些小错误根本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易中天此言自然是针对至今仍然此起彼伏的,观众、学术界对其“品三国”的质疑之声,有人指出他的演讲存在失实问题,有人批评他读错了字。“我一直觉得,只要不在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上讲错话,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犯点小错误是大可不必在意的,当然我仍会改正。”

  至于上海某历史学教授认为学中文出身的易中天讲历史,实在有“旁门左道”之嫌的说法,易中天昨天反问道:“难道历史学家讲的就一定是历史真相吗?”他举例,目前学术界有关于赤壁之战曹操军队人数究竟有多少,是50万人、还是5000人等等有不同的说法,那其中必然有一些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就是说,历史学家尚不能完全把握历史真实,而对于自己所属的这类“非专家型学者”,易中天认为就更没必要过于苛刻了。

  “文史哲不分家,人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谁都可以去研究,设置限制没有道理。”易中天倒是觉得,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不一样,人文学科由一部分固定学者把持,并从中得出一致结论的现象并不正常。他表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坚持沿着现在的学术之路走下去。

  易教授的“偶像细节”

  ●“现在做什么事,都要事先预约”与几个月之前大相径庭,现在采访易中天要预约,因有较好的个人关系,他终于同意和本报记者“见上一面”。“现在做什么事,都要事先预约,否则安排不过来!”易中天似有抱怨地对记者说。●拍照,立刻摆出“专业姿势”

  在专访中,当记者提出要拍照,易中天立即在沙发上摆出一个极标准的姿势,加上极专业的眼神予以配合,令记者不由得感到一震。●墨镜,戴还是不戴,都是麻烦

  专访结束后,易中天出发去上海书城,为《品读中国书系》作签售。一出门,他又出人意料地戴上了一副墨镜。对于这副墨镜,易中天的解读颇为自嘲:“戴吧,也不好,别人会说易中天在作秀;不戴吧,也不行,马路上被人认出总是麻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