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网络推手见招拆招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1:54 新闻晨报

  陈墨:网络炒作,平衡很重要

  (网络著名推手,前“天涯真我”版主、现任“新浪真我”版主)

  陈墨是一个30来岁的北京青年,学的是建筑,后来做起了摄影师,不过,目前他更喜欢“网络策划师”这样一个称呼。因为他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喜悦。他说:“那种成就感是
难以言表的。你想想,本来是一个普通人,但因为你的策划、你的推波助澜,形成了轰动效应,是你创造了一个明星,无论这个明星是什么类型的,那种喜悦都是巨大的。”不过,陈墨也对记者解释说:“其实我们所谓的炒作只是一个放大的工作,我们有比如天涯、猫扑或者SOHU这样良好的网络平台,再加上在网络上混的时间长了,认识很多这样那样的朋友,可以整合资源。应该说,这些人就算我们不去炒,她们本身也是一个热点,但是毕竟只是小范围的热点。我们要做的就是使一个栏目里的热点人物,成为网站里的热点,然后再扩散到整个网络,最后成功登陆传统媒体。这就跟打游戏一样,非常刺激。”

  据陈墨表示,他在选择人的时候,有两大类型,一种是自己跳出来的,另一种是有潜力的,是除了他本身的照片之外,还有些能引起大家讨论的特质。一般,他并不会去挑选那些外表特别出色的人来作为炒作对象,“这样的人,大家虽然叫好,也会形成一定‘名人效应’,但是难以形成话题。所以这样的红是难以持久的。目前来看,网上炒红的这些个人,除了本身外表以及行为特征都和大多数常人有一定区别外,最关键的是有无数人在评

  论他们。”陈墨曾分别在2005年5月和6月引入了两个当时红极一时的话题人物,效果是明显的。有朋友告诉他,4月时,天涯的注册用户还只有300万,但是到了6月底,已经翻了一倍。按照正常的增长速度,是绝不可能达到的。

  “我们这样的炒作,一般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只能说在我的脑子里有一个大概的想法,其它大部分要依靠‘见招拆招’了。”

  在具体的炒作技巧上,陈墨提出了一个概念:平衡。“如果是一个相对负面的人物,批判的言论多了,我们就会组织一些写手,挺一挺他,引导一下话题,同时删除一些攻击性的言论。而像二月丫头这样的人,追捧的人相对会比较多,那么我们就会找点人来骂骂她,让双方形成一种相持的局面,你来我往,才能把时间持续长、有持续的热点、不断出故事。”

  之后陈墨意识到,即便是在网络上炒作,也一定要严格控制一个尺度。他说:“本来还有几个写手准备靠‘脱’来赚眼球、来炒,被我给取消了。因为影响确实不好,很多人在骂我是网上的幕后黑手、流氓什么的。”

  在自己本身的获利上,陈墨除了那些“如浮云一样的虚名”,他还得到了一些现实的利益。他笑着说:“为这些网络红人拍的照片,就卖了好几万元钱。同时还有很多现实中的公司,主要是网络公司找上来,愿意付我一定的费用,希望我去给他们做策划。”但是,他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摄影的生意,比如好几个原先在他这里预定了拍

婚纱的,因为不喜欢他炒红的人物,就取消了。

  成名之后,很多人自告奋勇找上门来,要陈墨帮他们炒、要陈墨当他们的经纪人。陈墨说:“他们的想法就是,出名之后就能赚钱了,我对此无法评价什么。但是我还不具备当一个经纪人的资格,经纪人要有自己的商业圈、有自己的渠道或者运作氛围,我什么都没有。”

  我招谁了:网络炒作,就是忽悠人

  (网络推手之一,“天涯真我”版主)“我招谁了”是天涯真我的首席版主,大家一般都亲切地叫他“小招”。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他也参与了多次网络红人的成功炒作。他的本职工作是销售。用他的话来说:“网络炒作和我

  的工作是一回事,就是忽悠人呗。”跟陈墨相比,小招的工作就显得要真正“幕后”得多。除了天涯的网友以外,还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我招谁了”。他说:“一般是陈墨去负责实体接触,我具体操作话题引导。我把我们要炒的人的一些相关资料啊言论什么的拿去给一些写手看,然后再请他们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求人哪有那么简单的,几乎都是靠哥们给面子。”

  在这么多的系列炒作中,最让小招得意的是,在二月丫头的案例中,网络第一次抢在了传统媒体之前,对一个所谓的“名人”进行了专访。随后才是全国各大网站、媒体的跟进,包括后来的凤凰卫视和华娱卫视。

  不过,有一件事让他至今感觉挺郁闷的。今年3、4月间,一个叫做“奉奉”的可爱女孩在另外一群不自来自何方的“推手”作用下,迅速在网上走红。随即,在“天涯真我”版块,也出现了一个叫做“爱上奉奉”的人,这个人贴出的大量照片,虽然算不上十分漂亮,但是由于清新可人、贴近群众,很快形成了一股风潮,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而这个叫做“爱上奉奉”的人也和天涯不少网友交上了朋友。小招也把她列为了下一个“推”的目标,并当即对她进行了专访。

  谁知道,专访出来之后没多久,另外一个叫“奉奉”的人又找上门来,这个人声称,她才是照片上的那个人,她才是真正的“奉奉”。谁知道,她的出现遭到了大多数网友的围攻,大家表示,这个叫做“奉奉”的人是个假货,“爱上奉奉”才是真正的“奉奉”。

  在进行过切实的调查取证之后,小招非常惊讶地发现,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假货的“奉奉”,才真正是照片上那个人,而原来那个“爱上奉奉”,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货。他说:“很多人认为从头到尾这是我们刻意安排的炒作,我们实在是冤啊。我们刚准备介入,就发现了那个准备被我们推的人是假货,我们其实还什么都没做,只觉得很糗。”

  除了这样的“糗事”,小招也一样招致了一部分人的谩骂和攻击,甚至还有一个叫“老狐狸”的人专门开帖来对他进行攻击,小招笑着说:“后来我就找了一大堆美女们到他的那个帖子里去聊天,插科打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到后来,他自己反而不敢进来说什么了,我实在是觉得很搞笑。”

  在众多的炒作案例中,也有失败的。小招说:“最近我们炒的一个人叫做张可可,就可以是看作失败的。我们本来的计划是,让她先低调进入,跟大家混个眼熟,然后再逐步给她加精华、推荐。

  加上她的歌唱得很好,可以从‘多媒体’的角度来吸引大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始终无法达到一个很火的地步。后来甚至还传出了我们这些‘幕后’收了她18万元人民币才帮她炒的消息,真的是让人很有点莫名其妙。”

  小黑:网络炒作,是多赢的局面

  (天涯高层负责人)

  作为当今网络炒作的主要平台之一,日前天涯社区的一位高层负责人小黑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很多人说,天涯是造星梦工厂,我们很乐于接受这个称号,也很希望天涯可以涌现出更多的网络明星、网络推手。在我看来这些推手也让自己成为了网络明星,比如陈墨、浪兄,他们都是网络炒作的直接受益者。”

  当记者问及在这样的炒作活动中,网站持什么态度,会取得什么样的收益时,他表示:“我们不支持网友利用天涯的平台进行商业炒作,但对于造星,尤其是来自民间的草根明星,天涯会给予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比如二月丫头,她的走红,正是有赖于天涯对她的帖子进行头条推荐之后,而

  此后,我们也积极参与到她的包装推广活动中,帮助她联络了很多媒体采访、报道、出镜机会。当大家提到二月丫头时,必然会提到天涯,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回报。网络明星,及与之相对应的网络事件,肯定能带给网站极大好处,最显著的就是访问量的增长。2004年的竹影青瞳事件,曾导致天涯服务器荡机,2006年的二月丫头,也都极大刺激了天涯社区及相关板块的人气。”

  小黑最后表示,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造星平台。诞生于天涯的大众网络明星有很多,比如:慕容雪村、竹影青瞳、二月丫头等。而且,天涯还诞生了很多网络文化明星,比如:王怡、十年砍柴、梁由之等。网络给了所有人

  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能否成功全看每个人自己的实力。不过,他认为无论是网络推手还是网络明星,在这样的“造星”活动中都应该保持理性,可以合理炒作,但是要杜绝恶炒。

  二月丫头:网络真实到赤裸

  (网络新贵)

  二月丫头的异军突起,纯粹是一个“异数”。就连陈墨和小招等人都表示:一开始她发帖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一方面她的长相真的比较普通,既不特别漂亮,也不特别“另类”。虽然照片有些许的

性感和暴露,但是还完全控制在尺度内,算不得是在哗众取宠。

  二月丫头表示,虽然平时也在各大网站玩,不过却很少以照片作为“卖点”。她是一个写手、是一个记者、是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在网络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如此,二月丫头开始了她网络上的处女秀,但怎么也想不到,照片发出去,引来众人喝彩的同时,也招致漫天的“板砖”,有人说她不道德,也有人说她无耻。

  面对这些非议,二月丫头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选择与之直面相斥。而是非常迂回地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她另外发了一个帖。此文一出,终于引起了陈墨、小招以及天涯官方的注意。除了在“真我”版内标题漂红、加粗、推荐、加精华以外,这篇帖子后来更是在天涯的首页被推荐了数月之久,后来也占据过其它各大论坛、社区的头条醒目位置。一群推手在她身后开始工作。开始找来写手针对在网络上展示自己到底是不是道德的、合法的话题进行着正方、反方的讨论。在这样的趋势下,很多网友也自发地开始起来发帖子、跟帖子。一度,仅在天涯一个网站内,和二月丫头相关的帖子点击加起来轻松超越百万大关,跟帖数以万计。新浪随即也行动起来,把她作为“锐话题”中第一个得到专题介绍、讨论的个人,紧跟着,就是铺天盖地的各类网络媒体转载这个并不算太漂亮的女子的照片以及她相关的言论和围绕在她身边的言论。再后来,便是传统媒体的介入,包括凤凰卫视和华娱卫视在内的强势媒体也将二月丫头请为上宾。

  二月丫头本人是这样描述后来的事的:“通过那这篇帖子,我认识了版主小招。他很温和,没和我多说什么,就像一般网友一样鼓励我勇敢地继续展示自己,舞出真我风采。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正向上级推荐我的这篇文章,此后不久,此文被各大网站转载,我声名在外。一切太不可思议,太莫名其妙了,只觉得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着我往前直冲,那股力量是什么,当时我并不知道,直到我的新浪专题出来后陈墨和小招才向外界公布其中某些细节。而我在经过惊、疑、喜、恐等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后,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体记者,晕了头,迷惘了一阵。好在我很快冷静下来,问自己,你是谁?告诫自己,无论二月丫头被传说得何等神奇,都不关你事,你依然是你!你只是你!”

  当问及面对网络推手们在她背后进行的这一系列运作,最终把她推上了网络的顶峰,她是否认同网络推手们的行为以及运作手法时,她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当听到陈墨说‘推一个人要保持平衡,骂得多了就要找点人去捧,捧的人多了就要找点人去骂’时,我只想说很多人说我成就了我自己,不如说广大网友的真实成就了我。”

  最后二月丫头向记者表示,2006年二月之前的“丫头”和二月之后“丫头”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已经有了太大的不同,她说,她现在感觉到这一系列的网络炒作给她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了更多的人会来关注她写的小说。

□晨报记者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