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暗算》风起 虚招晃出谍史钩沉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1:39 法制晚报

  

《暗算》风起虚招晃出谍史钩沉

  《暗算》第一部《听风》

  

《暗算》风起虚招晃出谍史钩沉

  《暗算》第二部《看风》

  

《暗算》风起虚招晃出谍史钩沉

  《暗算》第三部《捕风》

  《听风》、《看风》、《捕风》三部曲掀起特情剧收视热 关乎谍报战线 剧情真假成焦点 学者主创给说法

  《暗算》风起 虚招晃出谍史钩沉

  特异功能不真实 感情故事纯虚构 特科英雄真有原型 前后有三杰 英雄沉冤昭雪 老“谍报”愧对家庭

  特情剧《暗算》播出后收视一直火爆,得到大量观众的喜欢,并成为近期讨论的热点话题。

  随着故事落幕,仍有很多观众对于电视剧是否取材于真实的事件、电视剧与谍报战线上的关系有了更多的疑问。对此,本报联系《暗算》的主创人员和历史学者给个说法。

  剧情核实

  核实·《听风》

  谍报人员没特异功能

  剧情再现:在《暗算》第一部分《听风》中,由“傻根”王宝强扮演的我特情人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他的那对神奇的耳朵不禁让人感叹。

  很多观众就此以为很多谍报人员都有一些神奇的特异功能。在阿炳接受701考查时,人们对他神奇的耳朵充满好奇。

  真实情况:为此,记者采访了对于谍报历史做了大量研究的民间学者石维明,他说,这个故事很好看,但是不真实,谍报人员和平常人一样没有特异功能。

  我国早期的谍报人员几乎都是从苏联经过学习和培训的,苏联的谍报机构克格勃给红色中国培养了一些谍报工作者。

  核实·《看风》

  感情故事纯属虚构

  剧情再现:在《暗算》第二部分中,描写了数学家黄依依破译密码的过程,还有和安在天的感情纠葛,两人的故事凄迷感人。

  真实情况:《暗算》小说原作者麦家认为,感情戏是这部电视剧最不真实的地方。麦家说,这样的处理完全是为了让电视剧更好看。

  他说,对于谍报工作者来说,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包括感情问题也是有严格的纪律的,因此电视剧中的感情内容完全是出于剧情的需要,完全是为了让枯燥的故事变得有血有肉而设计的。因为实际上谍报人员的感情生活并不由自己掌握主动。

  核实·《捕风》

  能够找到历史原型

  剧情再现:在《暗算》的第三部分中,反映了谍报战线的复杂和残酷,故事也更加揪人心魄。

  比如,在反映钱之江的“地下”生活时,和敌方的对手戏就真实再现了真正的谍报工作。

  真实情况:身兼导演、编剧、主演为一身的柳云龙认为,这段故事的精彩之处是因为真实再现了谍报工作者的英勇顽强。虽然没有特定的典型人物,但是在他们身上折射了很多我谍报人员的缩影。

  石维明则认为,第三段故事有特定的原型。他认为钱之江的角色借鉴了我国著名的谍报人员钱壮飞。只不过改了名字,也在情节上做了改动,但是故事的脉络基本是符合钱壮飞的故事的。

  钱壮飞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后分配至中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徐恩曾负责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前身)时,钱已成为徐的亲信,担任其机要秘书。

  钱壮飞的最大贡献,是在顾顺章叛变事件中及时发出警告,使上海的周恩来等中共中央机关负责人得以及时转移。

  剧情延伸

  谍报工作的“前后三杰”

  剧中人物:钱之江

  特科原型:钱壮飞(我党早期特科组成员)

  历史钩沉:钱之江在谍报一线工作,石维明认为他的原型是钱壮飞——我党早期的特科组成员之一。钱壮飞被周恩来赞誉为“前三杰”之一。

  在国共双方几十年斗争中,打了几次漂亮的间谍战,最精彩的两次其主角就是被周恩来大为赞许的“前三杰”和“后三杰”。

  据石维明介绍,“前三杰”是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北风,关键人物是钱壮飞,其最大贡献就是解救周恩来和在上海的中央机关。

  “后三杰”为熊向晖、申健和陈忠经,主要人物是熊向晖。三人都潜伏在胡宗南部担任职务,熊向晖担任胡贴身副官、机要秘书长达十二年。周恩来对熊指示,准备长时期潜伏,熊之角色就相当于国共对弈中共产党所下的闲棋,布的冷子,到时自会有用。

  后来,熊向晖果然起到了出奇制胜的作用。

  沉冤20多年的谍报英雄

  剧中人物:华主任

  特科原型:潘汉年(上海谍报机构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历史钩沉:华主任是《暗算》中,第一部的上级领导。她的睿智很符合上海早期谍报机构领导人潘汉年的性格。

  据石维明介绍,潘汉年是共产党历史上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多次为共产党获取重要战略情报。抗日战争时期,潘汉年在上海、香港等地领导对日伪的情报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获取了日伪军事动向的重要战略情报,并建立了从上海到淮南、苏北解放区的地下交通线。

  1955年4月3日,潘汉年突然遭到秘密逮捕。这是共和国的一大冤案,而且历时长达20多年。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含冤病逝,终年71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拨乱反正的英明决策,纠正了众多的冤假错案,潘汉年冤案得以昭雪。

  他给妻子吃了22年的安眠药

  剧中人物:安在天

  特科原型:老谍报人员

  历史钩沉:谍报人员有着铁的纪律,但是却为了事业有愧家庭。剧中的安在天为了701,离家别子,在现实中很多谍报人员也是这样。

  据《暗算》主创人员介绍,有一位在谍报一线工作的老干部,他最为内疚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因为他是谍报工作者,而妻子却患有精神疾病,但是自己每天都很忙,加上工作的特殊性,为了不出现差错和意外,这位谍报人员只能每天给妻子服用安眠药。

  身为谍报一线人员,他也不可能让外人介入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只能用这个办法对待妻子,但是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权宜之策了。

  22年后的一天,他跪在了妻子面前,脸颊上堆满泪水。他说出了自己22年最想说的话:“今天我们就不用再吃安眠药了。”因为从这一天起,他的任务已完成,可以退出谍报工作了。虽然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家庭,他的内心一直有一种愧疚。

  答疑解惑

  摩尔斯电码之谜

  提问人:观众朱先生

  “3752,0761,5358,2209……”在《暗算》中,侦听小组测试阿炳听力时的一组数字让观众觉得很神秘,那么真正的摩尔斯电码中这些数字表示的意思是否跟电视剧一样呢?

  答疑者:导演柳云龙

  其实这些数字是“故弄玄虚”,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由于这部戏是行业剧,因此不能暴露安全部门真实的东西,就是要让观众感觉像真的,而行业专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算盘阵”之谜

  提问人:观众王女士

  该剧第二部分《看风》里的“算盘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巨大的圆形算盘令人叹为观止。我最感兴趣的是:历史上真的有这种算盘吗?

  答疑者:制片人杨健

  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剧中的圆形算盘,而这正是道具师陶本信的“杰作”。陶老师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的道具师,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视作品中的道具设计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情节是否“泄密”之谜

  提问人:观众张女士

  这部电视剧会不会泄露国家机密?

  答疑者:制片人杨健

  电视剧在制作完成后,一般都会有相应的部门来进行审查。可是《暗算》是第一次涉及到侦听、破译的特情题材,不知道该归哪个部门来审查。

  该剧是在四川进行申报而被立项的,等快拍完了,四川公安厅看了后认为还不错,但提出了不能暴露国家破译、侦听手段的意见,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就通过了。

  后来国家安全部门知道了表示,省级部门是没有权力来审查的,必须要通过公安部下属的国安部按行业划分来审查,后来我们按要求把第三部分《捕风》拿过去送审,好在也顺利通过。

  除《捕风》外,《听风》和《看风》则是由军方进行审查,因为这两部的故事发生在解放后,所以就归属到军方审查。

  相关链接

  特情类影视剧一览

  《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 1958年

  《保密局的枪声》 电影 1979年

  《金陵之夜》 电影 1985年

  《无悔追踪》 电视剧 1996年

  文/本版撰文 记者 肖东 钟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