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学术明星 镀金有理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0:14 时代商报

  首印55万册,版税14%,三年内保底印量达20万册,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粗算一笔账,若该书将来以25元的定价来计算的话,出版社第一步,至少要支付作者19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在三年内完成20万保底印数的话,那么,出版社还要再支付作者70万元。260多万元买一部书稿,这不能不说是天价,而22日,易中天的《品三国》书稿偏偏拍出了这样的价格,这在图书界也引发了一场地震。事后,标王上海文艺出版社毫不掩饰除了看中易中天的价值,更看好央视《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从阎崇年、刘心武再到易中天,《百家讲坛》俨然成为造
就明星学者的基地,短短两年,这些专家的知名度、身价的提升无法估量,已经有人提出质疑——栏目已经成为学术界的镀金地,这是否应该?就此,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栏目制片人万卫,面对质疑,他很坦然:“镀金又有什么不好?”他也坦白表示,他们选择的学者除了有学识更要会说话。

  争议 做学问还是造明星

  阎崇年研究了一辈子清史,出版了22本学术专著和几百篇学术论文,但是他的知名度也仅仅是在学术界,但是他参加《百家讲坛》后撰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出版后一年内就再版了15次,一本历史学书籍,销量超过32万册,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刘心武当年写《班主任》的影响也没有今天他研究《红楼梦》受到如此大面积关注和争议;易中天年近六旬,居然有网友自发地为他建起“易中天吧”,自称“乙醚”或者“意粉”,追捧程度不亚于明星。从以前的深入简出,埋头做学问,到如今的频频出镜、接受采访、四处签售,名利双收,《百家讲坛》似乎将专家学者打造成了明星,而关于“学术明星”的争议也因此而产生。对此,制片人万卫所说:“这些学术明星的出现恰恰说明了我们栏目的成功,谁说专家就不能成为明星,他们的学问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无可厚非吧?当然,如果没有《百家讲坛》,易中天的书稿绝对不会卖到这样的高价,这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行为,说明在市场上他有存在的价值。”

  争议 是讲课还是在镀金

  一个以讲述历史知识为主的科教栏目能够火成这样,并且造就一批明星,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有人认为这是学术界的堕落,专家们都争着上这个栏目给自己镀金,为自己谋求利益。对于外界的争议,昨日制片人万卫表示:“他们来这镀金又怎么了?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不是什么人都能来这镀金的,来镀金的也要有能耐,让更多的大众认识和了解他所有的学识有什么不可以的?”

  他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栏目选中的专家都是有相当底蕴的,“有的是学生、学校推荐的,有的是我们慕名找到的,有的要面谈,有的要看他给学生讲课的录像,但是有一点,我们找的专家要会说话,不是一味的之乎者也,而要能够讲出故事来,能够引人入胜。”

  争议 学术需要专业还是娱乐

  在很多人眼中,《百家讲坛》讲述的观点是与传统文化所背离的,尤其刘心武关于《红楼梦》的讲解更是引发红学专家的围攻,但不可否认,观众喜欢看这样的节目,那么一档号称学术类的节目到底该注重的是专业还是娱乐呢?万卫说:“我们的节目曾经太雅、太专,结果是收视率低下,有时甚至为零,后来我们转变了思路,更贴近大众,结果现在综合评价位于整个频道的首位。大众传媒自然要追求大众化,而我们的娱乐性与娱乐节目并不相同,我们要求节目有欣赏性,不让人疲倦。给你举个例子,马瑞芳老师,她是研究《聊斋志异》的专家,她给我们传来的第一遍讲稿,学术性太强,观众根本听不懂。于是我们向她提出要求,比如多讲细节、改变讲述方式。马教授接受了建议,推翻起初流水账式的讲法,以悬疑始,以悬疑终。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连她的小孙女都说奶奶讲的好,而《马瑞芳讲聊斋》,出版后一个月就再版,甚至带动了她以前的书热卖。你觉得这样的娱乐性有问题吗?

  争议 究竟是谁在获益

  很多人认为,这些专家是被《百家讲坛》捧红的,而这个栏目似乎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利益,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坚持捧红这些学术专家呢?其实,大家只看到了表面,电视台是绝对不会做赔本买卖的。据悉,他们在请专家前来讲课的时候,会首先签约,让他们成为栏目的签约主讲人,“我们每期会给主讲人1000元的讲课费,栏目只负责制作节目,不负责赚钱,所有后期产品的开发都由国家电视总公司负责。”回想看看易中天书稿的拍卖就是国家电视总公司策划和组织的,双方的利益也恰恰在此,易中天所拿到的版税恐怕有很大部分将收回到央视的荷包内,所以他们才会利用《百家讲坛》滚动为该书做广告宣传了;另外记者获悉,所有《百家讲坛》的光盘均由国家电视总公司负责制作与经营,万卫对电视台所获得的利益也很坦白:“我们栏目组的经费从哪里来?自然是靠广告,只有国家电视总公司那边经营得好,我们才能拿到更多的经费做节目。”

  首席记者 鲁艺

  相关新闻

  看《百家讲坛》成星前后

  刘心武:从小说家到红学家批判对象

  在做客《百家讲坛》之前,刘心武的身份是小说家,他曾以《班主任》沉实、质朴的风格赢来许多读者的喜爱,而在其搁笔沉寂数年之后,突然出现在央视《百家讲坛》大谈红楼秘史,其离经叛道的说法引来众多红学家的批判,而知名度却因此而大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部的销量已经超过了20万册,第二部已经超过了15万册,成为人民网选出的2005年度10大文化人物,2006年1月,趁势出版了《刘心武精品集》,销量大好,是之前的数倍。

  阎崇年:从学术界进入百姓家

  阎崇年研究了一辈子清史,出版了22本学术专著和几百篇学术论文,但是他的知名度也仅仅是在学术界。可是随着他在《百家讲坛》中讲述《清十二帝疑案》之后,他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出版后一年内就再版了15次,一本历史学书籍,销量超过32万册,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而随后推出的《正说明朝十六帝》、《正说清朝十二臣》也都销量可观。

  马瑞芳:1万到脱销

  山东大学中文系马瑞芳教授一直是研究《聊斋》的专家,她以前写了八九本关于《聊斋》的专著,以前的书最多也就卖1万本,而她在《百家讲坛》之后出版的《马瑞芳讲聊斋》,出版后一个月脱销,不得已再版,而且该书还带动了她以前的书热卖。

  易中天:从教授到天价作家

  没有参与《百家讲坛》之前,易中天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知名度绝对没有今天这样高。作为《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在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22日在北京《品三国》书稿拍卖创首印55万册,版税14%的天价。

  首席记者 鲁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