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秦腔创品牌 打出“组合拳”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8:31 华商网-华商报

  作为陕西的省粹,秦腔的兴衰荣辱无疑最为牵动三千万秦人的心。今年以来,这大秦之腔似乎格外响亮,先是新编秦腔历史剧《杜甫》在北京国际戏剧季上一炮打响,上周的香港也掀起了“秦腔热”。在“走出去”的同时,秦腔艺术工作者还将新编秦腔剧《迟开的玫瑰》等精品送到省内各地的厂矿田间,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秦腔可以说是陕西一大文化品牌,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对这张“牌”的打法就是“内外兼修”。

  《杜甫》叫响北京国际戏剧季

  地方艺术的发展道路,不可能绕开国际交流平台。本月,秦腔也登上了北京国际戏剧季的舞台。而一幕慷慨苍凉的《杜甫》,则唱出了秦腔工作者们对传统艺术创新和对表现民族精神的探索。

  5月10日晚,始终流着泪看完《杜甫》的中国文联副主席、评论家仲呈祥对记者动情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着泪,因为李东桥等艺术家深深教育了我:一个民族审美思维的最高成就往往体现在这个民族最杰出的文艺家身上,而杜甫作为一个‘人民诗人’,被用极富正义感的秦腔艺术形式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了。”他建议《杜甫》这样体现民族魂的优秀作品早日走出国门。而在11日晚的商演中,不断地有观众冒雨从四面八方涌进剧场,有在京工作生活了数十年的陕西籍老乡,有地地道道的北京市民,还有很多前一天已经看过该剧的观众,而这些秦腔的粉丝中不乏外国友人。记者在现场看到,高亢的秦腔音韵让一位留学生静静地靠在剧场一角如痴如醉,演出后,他坚持要到后台与编剧进行交流,“原来传统中国文化远远不只是BEIJINGOPERA(京剧)!”

  秦腔令香港同胞着迷

  上周,香港大会堂热闹非常。陕西的秦腔在这里举行的中国传统戏曲展演节上连掀三阵飓风。较之京剧、粤剧,香港同胞这次将最高的评价送给了西北来客。一位观看了《打柴劝弟》等传统经典秦腔折子戏的《香港文汇报》的一位同行对记者表示:“‘梨园’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唐代的长安,而这群正宗的梨园弟子果真不简单!”在他看来,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秦腔老戏里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精髓也是最多的,“这让习惯了商业喧嚣的香港人感受到了一丝丝中华传统文化记忆的温暖。”

  而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为香港学生组织的义演更是火爆:原定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延长了一倍,髯口、吹火等绝活吸引了无数好奇的眼球,甚至有香港女生当场要拜梅花奖得主李梅为师。据介绍,一位香港教师在观看了演出后表示:“你们真应该多来香港,没想到秦腔演出比读经课让学生们更喜欢,效果也更好。”

  让艺术“玫瑰”盛开三秦大地

  作为地方戏曲,只有扎根于三秦大地这片艺术的沃土,才能永葆生命力并长盛不衰。秦腔工作者深谙这一点,而将《迟开的玫瑰》等一批精品戏送到三秦大地的每个角落,也正是他们对陕西父老的深厚回报。

  今年4月底,大型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省内百场巡演正式启动,宝鸡、铜川两地观众则有幸先睹为快。宝鸡市委书记姚引良观后表示,这个剧是现在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个活教材、一本很好读的书,在现代看到这样的戏确实很难得。“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我们在台下流泪,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我们有着同样的感触,我们被同一种东西所感动,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最宝贵的精神。”而宝鸡一名普通铁路职工也是流着眼泪把戏看完的,“乔雪梅孝敬父母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家里都有父母,看了之后真是深受触动。这个戏结合当前实际具有太强烈的实际意义。如果多演一些这样的戏,整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了。”戏曲研究院陈彦院长对记者表示,省上领导多次指出,优秀的戏剧作品是为民众创作的,要把《迟开的玫瑰》这样的精品送到千家万户。“我们今后要创作、演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并把它们送到省内各地、厂矿农村,让陕西文化品牌在三秦大地处处盛开。”本报记者黄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