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云南影视创作的新突破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1:20 云南日报

  

云南影视创作的新突破

  ——专家学者评说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

  编者按:由我省白族女作家景宜创作的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即将在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景宜创作的另一部云南题材电视连续剧《茶王》也即将在云南开拍。

  《茶马古道》去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茶马古道热”。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族报、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联合举办了研讨会。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准等12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就《茶马古道》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等进行了研讨。本报综合整理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以期引起省内外观众更加关注云南题材影视作品并促进我省影视作品的繁荣。

  《茶马古道》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以多民族人物形象为主体的长篇历史剧,该据抓住了影视界稀有的重大题材,符合时代的需要和观众的需求,表明出品方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代前瞻性,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中华各民族团结交融、互相支持、互相包容。

  民族题材影视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

  民族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很重要,也很困难,它的主题惟其重大,需要认真慎重地对待。有两种主张,一种是遇难而下,绕道而行。回避倒是安全了,艺术也就随之平庸了。另一种就是迎难而上,面对难点,在唯物史观和科学以及美学观指导下,以审美方式超越难点,使难点转化为艺术创作的亮点,实践证明,后一种方法是符合艺术规律的。《茶马古道》审美地把握了一个十分复杂的民族题材,从茶马古道这条千年古道上捕捉到了时代的气息,灌注其间的是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主题,显示着作家的拓展与创新,充溢着珍贵的审美价值,是民族题材影视艺术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和可喜收获。

  民族题材的文艺创作过去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民族矛盾说到底是阶级矛盾,所以构思故事的时候,把复杂的民族矛盾归结为阶级矛盾;另一种模式,就是民族团结。然而,生活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艺术创作应当把生活当作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这样才会蕴含着更深刻的人文意蕴和文化内涵,蕴含着更深刻的历史、社会内容。

  我们今天反思历史,不是用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来认识问题,而应该尽量地用唯物史观所倡导的全面的、辩证的发展思维来把握生活。《茶马古道》艺术再现的不仅是一条实实在在运送物资的古道,其揭示出来的是中华各民族团结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精神之道,它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上的大道。

  《茶马古道》是我国近年来影视舞台上不可多见的黄钟大吕。它以历史的深度,鲜明、准确地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的时代精神,真实地描写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我国民族区域的伟大实践,饱满、浓郁地渲染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全民抗战的时代氛围,这就使剧作具有了深远的现实意义。在茶马古道上,多民族英雄身上体现出来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民族和解与团结的精神,“计利要计天下大利,争权要争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尤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茶马古道》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中,基于这样的历史意识与政治高度,去塑造尼玛次仁、贡布、木石罗、花依、格桑这些形象,并演绎他们在大敌当前危机关头的各种悲欢离合。在如此高远的立意下,《茶马古道》写大事、明大义、求大利、讲大情,使整个作品大气磅礴、势若长虹,收到了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艺术效果。

  在《茶》剧中,我们几乎见不到那抗日烽火岁月硝烟滚滚、敌我双方鏖战的场面;相反,该剧却将镜头聚焦在马帮内部的世代恩仇和由日本特务挑起的种种矛盾冲突上,而当各族马帮尽弃前嫌、携手共组抗日马帮团队之时,全剧便告结束。编导者以如此独特的视角来结构全剧是自当有其深意的。

  《茶》剧尽管存在着些微不足,却仍然称得上是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翘楚之作。

  开掘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内涵、民族文化底蕴

  穿越高山和江河而连通边疆与内地的茶马古道,本身就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一个历史奇迹。茶马古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期,于唐代日趋繁荣。茶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藏族牧民的生活必需品,而云南历来盛产茶叶,尤以“滇茶”驰名中外。于是,茶马互市便成为滇、藏两地间的一件大事。

  茶马古道实际上是遍布我国滇、川、藏等省荒野、峡谷、密林中的通商小道,并与尼泊尔、印度、不丹、阿富汗、缅甸等邻国边境相接。往来的马帮客商除运输经营茶叶、马匹之外,也将内地的瓷器、丝绸等物品运往西藏和西南邻国进行贸易。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大半个中国国土已经沦陷,日军占领了缅甸,封锁了滇缅公路,切断了所有通往中国战区的交通要道。此时,贯穿滇、川、藏直达中印边境帕克里口岸的茶马古道,便成为惟一能运送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陆上通道;而由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回族等多民族的马帮组成的庞大的民间运输商队,就成为茶马古道上运送抗日物资的生力军。

  《茶马古道》美丽的爱情故事和地域风情吸引着观众的视觉,更以其对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内涵的独特发现、尤其是对各民族人民为运送抗日物资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形象揭示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可以说,《茶马古道》开发了新的文化资源和艺术资源,在民族精神上所做的探索和在发掘民族生活的蕴涵上,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深度。

  反映和描写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与历史命运的文艺作品怎样表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把握时代变迁的主脉,这是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一直在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刚刚兴起的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在解决这一重要课题时更是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茶马古道》在这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无疑是富有启示性的——它既放手描写多民族不同的生活和文化、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历史命运,又集中、强烈、有力地凸显我们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采撷多民族生活中的原生的民族优良元素、对中华民族凝重而深沉的民族精神进行提炼与熔铸。

  爱国主义支撑起《茶马古道》精神制高点

  《茶马古道》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以多民族英雄形象为主体、以边陲马帮抗日斗争为题材的长篇电视历史剧。全剧通过多民族各具特色的生活构成的精彩情节和对他们命运变迁的真切描绘,生动地展现出中华各民族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热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茶马古道》所表现的严肃而博大的主题,是通过4个不同民族的家族3代人之间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组建抗日大马帮、完成运输抗日物资的历史斗争中完成的,是一部表现多民族人民在经济交流和文化交往中实现融合与团结,共同完成抗日救国的伟大历史使命的作品。尤其让人称道的是,这部戏突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茶马古道》以我国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为时代背景,以青年主人公木石罗、花依、格桑加措的爱情纠葛为中心叙事线,围绕着丽江马帮首领木家、中甸马帮首领格桑家、大理茶王杨家、拉萨商人尼玛家4家之间的恩怨交织揭开了茶马古道的历史画卷, 唱响了各民族团结共创美好生活的赞歌。全剧以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画面揭示出支撑茶马古道兴盛的是边疆各民族的淳朴、善良、合作精神,是他们共同拥有的美丽江河、群山和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根。茶马古道是生命之道、开拓之道,不管现代交通运输发展到什么程度,《茶马古道》所讴歌的民族大团结主题都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茶马古道》创作者们在讴歌民族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维护国内民族根本利益的辩证关系上,深化了茶马古道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很好地处理了民族利益、地方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核心利益之间的关系,并把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短期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服从长远的、整体的、根本的利益,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这种视祖国需要高于一切的共同信念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生命力的不竭源泉,也支撑起了茶马古道的精神制高点,照亮了整部电视剧。

  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茶马古道》的画面大气磅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着悬念和波澜,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作品涉及的地域之广,民族之多,是极少见的。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疏密适当、张弛有度的戏剧结构,是其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通过第一集的演绎,不仅使全剧的主要人物一个个自然地登场,而且,也使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初见端倪。同时,剧中一个个充满悬念的事件接踵而来,精彩的剧情紧紧攫住了观众的心,令观众得到巨大的审美享受,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收视欲望。

  就创作来说,我们有时总在人物形象方面建立不起信心,总觉得只能靠电视剧的情节离奇,少数民族的风光、风俗吸引观众,却恰恰忽视了形象本身。对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是电视剧吸引观众、有收视率最基本的保证。一部电视剧能够留下几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这部戏就是成功的。

  《茶马古道》没有把历史和活跃在历史当中的人物简单化,该剧所着力表现的主题是民族团结,剧中人物在这一民族觉醒的过程中已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他们的性格、品行、情感、观念、言行和追求,都已在观众面前充分展示,作者用饱蘸激情的笔触塑造了边陲少数民族的抗日英雄群像,他们的生活经历、人生命运不同,个人的性格、心理殊异,但灵魂中都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民族公义的红线,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和民族英雄,给人印象深刻。《茶马古道》还描写了木石罗、花依等人物丰富多彩的亲情、友情、爱情。它们有的恣肆汪洋,有的婉约深沉,有的单线流动,有的多头交织,但都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而这些感情最终又都统一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的国家认同,即爱国主义热情之中。许多矛盾于斯得到解决,一些人物的性格在其感召下实现了转变、发展。

  一度创作和后期制作的努力使该剧叙事流畅又波澜迭起,谁是内奸的悬念贯穿始终,主要人物个性鲜明,性格碰撞常有火花,好看而又感人。剧中许多人物形象都很有光彩,比如说像尼玛这样贵族式的人物,过去会单一地处理成压迫人民的奴隶主,而本剧写出了他身上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他有民族观念、国家观念,具有人性的丰富性和多面性。王诗槐在扮演尼玛时,分寸把握得当,并准确地传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这个典型形象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以原生的民族多元文化优良元素彰显主题思想

  当前,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时期。纵观文明史和文学发展的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开掘民族文化底蕴,实现文化创新,向来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题中要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灿烂。从古到今,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诸多民族,他们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等都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沉淀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流脉。开掘各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探讨中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互动、融通的历史,对于进行新的审美创新、整合发展中华文化、增强凝聚力、激活民族经济、应对多元文化的冲撞挑战,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茶马古道》创作者们在表现各个民族的民族特点时,对各民族生活与文化内在的力与美的元素作了尽量的发掘、严谨的表现,使此剧在民族色彩的浓重与多样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但这一切,又都是为了丰满而不是贫弱地、立体而不是平面地表现在抗日战争的历史熔炉中冶炼成钢的中华民族精神,那就是酷爱自由、热爱祖国、为抗击外敌入侵不惜毁家纾难、舍身取义的精神。剧中的冲突与和解、分裂与团结的故事演绎成一场场爱恨情仇的碰撞,使剧情充满了生动性和丰富性,也使各个民族独特的生活与命运、文化与习俗、性格与灵魂,都得到充分体现。

  《茶马古道》的创作经验表明,民族性的描写不仅仅表现为民族的习俗、服饰等表面的、易于捕捉的东西,而在于“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用整个民族的眼睛来看它”。越是卓越和伟大的作家,就越是能超越本民族的狭隘性而抓住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更多的方面、更恢弘的内涵。因为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高度,也就更能照亮本民族的生活、文化特性中的那些优良的元素和瑰奇的色彩。

  《茶马古道》这部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还得益于它的文化高度与精度。作品对佛教文化、东巴文化、本土文化,对纳西、藏、白等民族民俗文化作了广度展示、深层挖掘,并予以充分理解与尊重,充分肯定了它们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于对茶马古道沿线多元文化和谐精神的深刻揭示,使作品的主题思想融化于生动感人的情节与各民族生活展现之中,即,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成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关系与生存方式、生活样态,而不是流于政治口号。

  在茶马古道上拍《茶马古道》,高原缺氧,冰雪刺骨,拍摄的过程也就是摄制组体验生命历险的过程。巨大的付出赢得了艺术上的成功。由许多处雪山、草地、森林、湍流组成的自然景观,由多民族服饰、家居、街市、寺庙组成的人文景观,更有那马帮从丽江、中甸、拉萨出发的不同仪式,白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迎客三道茶,藏族婚礼的宴会和歌舞,芭拉牺牲后在澜沧江水葬的圣洁与肃穆,再加上有民族底蕴的音乐的交响,使全剧如诗如画、色彩斑斓,并显现出独有的民族和地域文化魅力。故事发生的时间空间不时地转换,而故事却明白晓畅地推进着,绵密紧凑、一波三折;电视剧的音乐则以色彩斑斓取胜,作曲家张千一展现了他撷取、改造、创新多民族音乐素材的才华;美术设计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多民族的生活背景为美术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美术师对不同民族美术资源进行开掘把握,浓缩、升华了各民族建筑、服饰之美,营造了更为美丽的艺术境界。

  【何莉莉 整理】(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