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评委评委,一评就“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林如敏

  “评委”本来不是一个新鲜字眼,却因为这两年全国各地选秀活动之风起云涌而成为流行语汇。“评委”也越来越具职业化特征,越来越多的人,以当评委为职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选秀舞台上,各显神通,“指点”各路梦想一夜成名的选手。

  因在去年“超女”秀中的火爆表演而名噪一时的柯以敏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去年当评委的言行由经纪公司设计,什么时候拿杯水喝,喝几秒,都有设定。我今年当什么选秀活动的评委也由经纪公司规划。”在经纪公司的规划下,“评委”成了柯以敏的主要工作,刚当完“网络超女”的评委,柯以敏又现身杭州,出任彩铃唱作大赛的评委。她说:“超女之后,评委成了一种职业。”

  柯以敏是一个敢说爱说的个案,除她之外,职业化评委不乏其人,选秀活动如瓜瓞绵绵直接催生了一批职业化评委。但职业不等于专业。若是仔细考量评委在各路选秀活动中担当的角色,则他们对于选手最终之成败得失,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令人生疑。青歌赛、《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魅力新搭档》等令人眼花缭乱的选秀活动,人们观看选手的表现,更观看评委的表演。实际上,评委之职与其说是为公平服务,莫如说它更大程度上是为收视服务,他们和选手一样,面对观众,表演“才艺”。在“职业化”语境中,很多评委“演”的成分更大于“评”的诚意。

  既然是“演”,那么冲突吸引眼球、噱头保证收视,各路评委屡有惊人之语、惊人之举,这其中有时是出于节目组的安排,有时是出于个人表现的欲望。无论什么角色,出现在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演”是必然结果,但“道德底线”、“自知之明”却是不能不把握的“度”,遗憾的是,在寂寂无名的选手面前,很多评委往往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优越感加上“演”的需要,嘲讽、挖苦甚至侮辱选手的事一再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评委评判选手,观众审视评委。在大众的审视中,不少评委“一评就萎”———萎掉的不是生理,而是人格。正如著名钢琴家、指挥家滕矢初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批评的———余秋雨一直喜欢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什么都懂的样子;不尊重选手的人是不配做评委的,李咏、孙悦的人格有问题,他们还不到做评委的水平———是为有志于以评委为职业者戒。

  (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