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从达•芬奇密码看“文化出口”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10:54 黑龙江日报

  魏英杰

  近日,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全球公映,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票房都颇不俗。这部小说出版以来一直热销不衰,总销售量达到几千万册。小说甚至还掀起了“解密达·芬奇密码”的旅游热潮。

  显然,这并非一部纯粹的悬疑小说,其巨大魅力在于书中相关宗教与历史文化叙述,比如“圣杯之谜”、郇山隐修会等等。特别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许多人便是从对小说故事情节着迷开始,进而激发了解西方宗教和历史文化的欲望。从这一点来看,《达·芬奇密码》无疑是文化和商业结合的成功典范。

  这让我想起前些日子发生的“孔子PK章子怡”事件。这场争论始于对北大教授张颐武相关发言的误读。张氏的原话是“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实际上,张颐武讨论的是“文化出口”或“文化输出”,即如何借助商业力量传播中国

传统文化的问题。张氏所谈的孔子、章子怡都只不过是一个符号,分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商业文化的象征。

  以《达·芬奇密码》反观“孔子PK章子怡”一事,可以看到,商业文化的传播力量确实不容小觑。虽说小说对基督教历史沿革的阐释与“正史”截然相反,但这正如钱币的两面,你要读懂“反面”的内容,离不开对“正面”的通晓。而在展开相关阅读的同时,也就踏上了西方历史文化的探索之旅。因此,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达·芬奇密码》无论如何不能被简约为一本畅销小说;同样的,“章子怡”也不能被概念化为大众娱乐明星。

  回过头来说,有人对“章子怡”们抱有那么大的成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商业文化的偏见和歧视。这从“超女”节目不断遭到批判,也可以略见一斑。而《达·芬奇密码》在商业和文化上的巨大成功,相信对于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不无启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