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国学是学术研究,不是群众运动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0:00 南方都市报

  门外文谈

  林经济专栏

  最近一两年,在部分学院精英和政府部门的合力引导下,国学作为一个名词,开始走出学院亲近民众——一方面,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不仅成立了国学院,而且
开设了“国学短信”平台;另一方面,“国学大师”的头衔满天飞,不仅刚刚去世的启功、张中行被舆论尊称为大师,甚至依旧在世的冯其庸也不能幸免。

  孔子说,“必也正乎其名”。所谓国学,惯常的说法是“一国之学术”。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学,对应于“西学”,意指关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学术。不论国学的定义如何因应于不同的时代形势而发展变化,依旧存在着一个不变的核心,就是学术。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国学,而是国学研究的对象,老庄孔孟,是国学的材料,不是国学的实体。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如老庄孔孟,也有糟粕如裹小脚跳大神。对于国学研究来说,精华与糟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仅仅是葱与姜与蒜的不同。所谓的“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实际上和国学研究无关,而是社会思想者的工作。当前的“国学热”,所谓“弘扬国学”,从骨到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那套东西,只不过借用了琅琅上口的“国学”一词。

  做学术,板凳要坐十年冷。学术自身就是一个铁板凳,不论如何包装和推广,都不可能花枝招展招摇过市,也不宜发展成一个群众运动,不能赶鸭子上架般乱扣“国学大师”的帽子。对于国学本身来说,作为一门学术,其发展的兴衰与否,自有着学术规律的束缚,并且仅对科学负责,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承担“弘扬”某种文化的责任。如今借国学的名号打中国

传统文化的牌,要让国学铁肩担道义,类似于强抢民女,打着传宗接代或者爱情至上的招牌。

  中国一向有着群众运动的爱好。然而,当一门科学通过运动发展到群众,其结果必然违背科学规律。实际上,中国的当代史,发生过一次全民国学运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很多厂矿企业都成立过诸如“历史编写组”之类的部门,由工人们编写的“《论语》注释”、“《史记》解读”,如今大多被送到纸厂回炉,一部分依旧可以在旧书店里看到。一方面,它们的价值实在值得怀疑;另一方面,它们摧毁了国学的生存环境。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当前的这股国学热潮,把国学和传统混为一谈,把学术和运动混为一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固然要弘扬,国学更需要保护。保护学术的最好办法,就是社会不去打扰它,给它预留出自由的发展空间,任它自己成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