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评论:金瓶梅前传:颠覆名著背后的消费主义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9:28 国际在线

  作者:彭兴庭

  在一本新出炉的《金瓶梅前传》中,武大郎成了身家千万的暴发户,对寄人篱下的小保姆潘金莲一见钟情,致使小保姆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学徒西门庆的纯真爱情受到严峻考验。而在市场上一本很畅销的《Q版语文》中,孔乙己偷东西是为资源共享,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促销女郎,少年闰土摇身变成“古惑仔”。根据《西厢记》改编的《西厢奇缘》
,莺莺小姐居然和张生、皇上玩起了“三角恋”。

  这几年来,文坛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对名著的颠覆了。时至今日,颠覆运动已经历了“大话”、“歪说”、“水煮”三大战役。从《大话西游》、《漫画歪说红楼梦》到《水煮三国》,不管是电影、画册还是经营管理类图书,无一例外地占据了时下人们视野的最前线,成了流行的代名词。集亵渎、戏谑、调侃之大成,对古典文学千般欺凌万般蹂躏。以此为时尚风潮的名著颠覆运动,成为当今文坛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笔者以为,这种“颠覆名著”的行为,源于一种暂时的商业利益,与我们所处“后现代”中的消费主义风潮不无关系。

  这种后现代文化又称后工业社会文化,肇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至80年代风靡全世界,成为全球化的文化思潮。到今天,后现代精神已经渗透到哲学、小说、音乐、电影、电视中。后现代主义在走向商业化的同时,放弃了对终极问题的关心。如果说现代主义精英总是怀有救世情结或者重建人类精神家园使命感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消解了这种努力:庄严、理想、神圣都成了游戏,金钱的力量无所不在,市场逻辑统治一切。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主义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涌入,消费主义也开始冲击我们的价值观念。特别是90年代搭上了市场经济的快车以后,紧接着又与传媒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辐射磁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各种消费主义的作品似乎又找到了新的载体。与此同时,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也逐渐被屏幕上的色情搞笑、畸形性爱所侵蚀。分析这种消费主义的精神内核,可以发现,它的原动力都产生于暂时的商业利益,而这种利益,很多时候是以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沦丧为代价。当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时,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却迷失了自己。毫无疑问,消费主义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游戏规则下,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难免会走向畸形。

  消费主义强调的是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在这样的逻辑下,任何经典文化和高雅文化都不能避免被拿来“消费”的危险。这是一个没有名著的时代,在这种消费主义的语境下,我们再来看现在的“水煮热”和“歪说风潮”,就会感到顺理成章了。当有人义正词严地对这些庸俗的改编作品说“不”时,我们也注意到,民间对经典的解构正暗流汹涌。人们在对消费主义表示担忧的同时,却又不知不觉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消费主义者。

  来源:光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