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灵魂的声音需要朴拙的表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9:19 南方都市报

  专家解读

  张学昕(文学教授)

  一个艺术家能够给人提供什么呢?他不是教师因而不能给人什么教导。他不是领袖所以未必能给人指引一条光明或安全的道路。他其实也不是灵魂工程师做不来总为别人以至
自己脱胎换骨的事。他们是以正规角度看这世界而看腻了的人,并且天真地以为别人可能也不大耐烦,所以为公为私就去找些新鲜的角度看这世界。我想,李清明的文字也在寻找这样的角度。

  ——史铁生

  真正的文学应是生命体验的产物,是来自生活深处的心灵在场的情感表达,是写作者力图将极为复杂、奇妙的人性与经验,以极富个人性的语言,最简洁、最深刻、也最自然呈现出来的人生图景。只要世界还有生命和尊严,还存在灵魂的声音,那么,这种关于精神的创造和表达就永远不会枯竭。李清明就是一位喜欢谛听自己灵魂的声音并且乐于倾诉、善于智慧表达的散文家。

  “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深刻的”,这无疑是李清明朴拙的文学观,它与李清明“追求生活的简单”的存在方式相互印证,构成他朴素、自然、结实的人文形态。在散文集《微雨独行》的后记中,他曾这样表述自己的追求:“生活本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一般来说,在复杂上就停止了。然而,我却不断地追求从简单到丰富再到简单的过程。因为举重若轻与举重若重,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进步、一种质的飞跃。”从中,我们既洞见他在生命追求中的觉悟、智慧、从容、朴素与丰富,也感受到文学、文字对他精神自我的照亮。

  李清明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人,从世俗人生的角度看,他又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更难得的是,在这个如此喧嚣躁动的时代,他并没有沉溺于庸常生活的满足之中,对于生活、事业他始终有着更高的精神向往,这一点,无论是作为一个商人还是一位作家,都显示出他的特立独行和卓尔不群。无论在怎样曲折的困境中,他仍念念不忘所钟爱的文学,永远保持着感受、体味生活的细腻与敏锐。

  在他的散文中,我们能够强烈感觉到他在庸常人生中保持着淡定和平常心的智慧。那种心如止水的境界,我坚信绝非常人所能拥有。在《宽容乃大》中,他将宽容的精神内涵由忍耐、谅解提升至博大,同时又辩证地指出:宽容也需要智慧地把握尺度,最后得出“宽容,是心中的丘壑,使人能够容下千军万马的奔腾;良心是最好的枕头,令人在人心芜杂的时代安睡”,这种对生命内在的喜悦和感受,在我们日益苍白、粗糙、乏味的生活中早已鲜见;在《福有定数》中,他以一个小时候外婆讲给他的关于“暴殄天物”的寓言故事作为铺垫,引出了著名作家从维熙的话:“生活中只有经过长途跋涉的旅行者,才懂得歇息的幸福,也只有饱尝过暴风雪滋味的人,才认识火炉的价值”,进而得出“人应该惜福”的人生常理。这些叙述不仅仅是李清明对于真实灵魂的呼唤,更是他在历经人生沧桑与辉煌之后得出的真切体验。

  可以说,李清明还是一个极为真挚的生命的叙述者,他真切地表达他的所感、所思、所爱,没有丝毫的矫情,没有刻意地装饰,质朴的叙述中透露出他的豪迈与睿智。我感到,他是敞开自己的心灵与另一些生命真诚交流的,在浮躁、喧嚣俗世中显露出“气定神闲”的不羁品质。在《心安是福》中,他这样写道:“生命苦短,有舍有得。得到张狂必有大舍,舍到恰当必有应得。为此,我曾坦言,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就不要总是把它抱在怀里,而应适时放下。游离于生意之外,像灵魂一样站在高处看自己,看自己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看自己如何清心寡欲,知进知退”。

  心安与快乐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他需要生活中的操守与气度,更需要一种自我精神的修炼与熔铸。从李清明的文字中,我们感到,他除了将这种人生境界从容表达出来之外,似乎还努力要迸发出一种身体力行的张力。另一方面,李清明是一个努力追求简单生活的人,但他的“简单”却不同于单调,这是一个“从简单到丰富再到简单的过程”,他渴望着从丰富的创造中重归于澄明的生命状态,体现出了他简约生活中追求“人性光芒”的朴素情怀和志趣的高蹈。在《简单生活》中,他借助布拉特水域中王鱼自己选择有没有鳞,但不同选择后的命运截然不同的故事,提炼出一条深刻的哲理:“你要生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和复杂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真可谓言辞恳切,令人起敬。

  简单的澄明状态是李清明生命中始终坚守的人生追求,同时也培育出他情感旨趣的厚重、宽广与深邃,他的大量散文都是在叙写人生回忆与日常体验,并且由己及人,并最终上升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关怀,形成了他对于生存的精神质量的思考与拷问。他在文集的后记中谈到:“按理说文学应该是浪漫的,而企业却又是理性的。而我却乐于让其变换和交叉……精神与物质同行,灵与肉的交叉和重叠,空灵与重量的融汇……均不失为一种和谐,一种美好”。在他看来,物质与精神、灵与肉的和谐交融,确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无论在写作或是生活中都要努力地实践这种高质量的生命追索,给自己和他人营造更多属于自己灵魂的广阔空间。在《改变自己》中,他率真地呼唤:“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相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而在《常常静坐一会儿》中,他又总结出“在慌乱中寻找出路,往往会失去方向,不如保持静默,拭去心灵的浮躁,出路往往就在你面前。人生不能总是忙碌,还需要一份宁静。”可见,这些片语箴言,句句都凝结着他对生命质量的关怀与思考,充满了智慧的启迪。

  李清明的语言厚重而质朴,坚定而自信,同时又有着饱满而沉郁的生命体验,可以说,这是他心灵的流动与生命状态的自然呈现。从其文字的思想力量与对人生操守的坚持中,我们感到,李清明更像一个传统的文人,总是不断地耐心地打捞心灵的细节,努力地破解关于灵魂的命题。或许他的语言是朴拙的,但他散文中所流露出的强烈的责任感、自审意识、修善其身、淡定豁达等可贵的精神品质,在这个生活与文学都变得愈加浮躁与焦虑的时代,却为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而朴素的气息与力量。诚如著名作家阿来所说:“苦难、守望、惜福和感恩,很难在一本书里,看到这些一些字眼集中出现。其实,又岂止是一本书,在这个道德退行的时代,这样的字眼,真的已经不生长在我们的心田。也许,我们在表达上的进步,远远走在了良知的前面。文学界常有清醒者呼吁回到常识。这些伟大字眼,也是一种常识,是一个文化的根基与底线。当上述这些字眼在《微雨独行》一书中串连成线,互为因果朴素地呈现的时候,使我们在生存困境中感到一丝人性的温暖。”

  图:

  《微雨独行》,李清明著,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版,25.0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