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传统音像业面临数字音乐挑战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9:24 解放日报

  “我有一双子女,分别是十岁和七岁,他们从来没有用过盒带或CD。如果他们要听音乐,只会打开电脑到网络上去下载。十年前我或许会觉得数字音乐抗衡传统音像制品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看到网络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我承认这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以“唱片业的新时期”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上,英国音乐录音与表演协会主席尼维梵这样告诉记者。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网上的在线服务、付费下载和手机彩铃等新兴事物为人们收听音乐提供了更多途径。乐迷从“购买音乐”到“下载音乐”的转变,意味着“数字音乐时代”的来临,传统音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音像业亟待转型

  中国音像协会会长刘国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若要追究传统音像产业受冲击的原因,盗版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主要问题还在于传统音像出版体系满足不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同时新媒体分流了受众。而互联网则在原创内容的提供方面对音像消费产生了非常大的替代作用,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青年人更乐意通过数字音乐市场去获取音乐。”

  面对挑战,中国传统音像产业的出路何在?刘国雄开出的“药方”是:“将原有音乐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数字化音乐,可以为传统音像产业开辟新的展示空间”。由于数字化手段的有效利用,音乐的单曲发行和收入均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专辑的发行和收入。比如,庞龙的《两只蝴蝶》在网上首发,给华友世纪带来了2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太合麦田携手太乐网首发“超女”李宇春的《冬天快乐》付费下载超过50万次。内容提供商(CP)借助增值服务商(SP)互联网的在线平台和移动无线平台以单曲形式同时发布,开创了原创正版音乐上网的一个良好开端。以雅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主动与娱乐巨头们合作,推动中国音乐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音像制品内涵可挖掘

  受到冲击的传统音像制品是否将被取代而最终消失呢?

  日本唱片协会会长佐藤修认为,如何开发传统音像制品的内涵决定其存在的态势。他介绍说,在过去十年中,虽然日本的数字化进程很快,但是大型唱片店还不断开张,而且唱片销量在过去的半年中不仅没下降,反而有所上升。面对数字音乐的冲击,日本的“招术”是提升和挖掘传统音像产品的价值,比如将唱片包装做得更精致、附送歌手资料和小礼品、强调唱片的收藏性等,这些都是数字音乐所不能企及的。佐藤修认为,一种新的技术载体替代旧的载体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技术永远不会取代内容,只要充分挖掘传统音像制品的内涵,它肯定不会消失,就像电子书永远不会令纸质书消失一样。

  新闻背景中国音乐市场面临挑战

  一方面,传统音像市场逐年萎缩,另一方面,数字音乐的市场则在大幅增长。2004年,中国音像产品发行金额为25.1亿元,发行数量为4.17亿盘,与200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8.9%和8.6%。2005年预计音像制品发行量为4.14亿盘,销量和收入都进一步下降。而2005年中国数字音乐的销售总额则高达36亿元人民币,其中彩铃业务收入超过25亿元,相当于传统音乐市场的总销售规模。而艾瑞市场咨询资料显示:预计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2.9亿元、58.4亿元和81.4亿元人民币。

  本报记者 姜小玲 本报实习生 沈轶伦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网上的在线服务、付费下载和手机彩铃等新兴事物为人们收听音乐提供了更多途径。乐迷从“购买音乐”到“下载音乐”的转变,意味着“数字音乐时代”的来临,传统音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音像业亟待转型

  中国音像协会会长刘国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若要追究传统音像产业受冲击的原因,盗版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主要问题还在于传统音像出版体系满足不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同时新媒体分流了受众。而互联网则在原创内容的提供方面对音像消费产生了非常大的替代作用,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青年人更乐意通过数字音乐市场去获取音乐。”

  面对挑战,中国传统音像产业的出路何在?刘国雄开出的“药方”是:“将原有音乐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数字化音乐,可以为传统音像产业开辟新的展示空间”。由于数字化手段的有效利用,音乐的单曲发行和收入均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专辑的发行和收入。比如,庞龙的《两只蝴蝶》在网上首发,给华友世纪带来了2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太合麦田携手太乐网首发“超女”李宇春的《冬天快乐》付费下载超过50万次。内容提供商(CP)借助增值服务商(SP)互联网的在线平台和移动无线平台以单曲形式同时发布,开创了原创正版音乐上网的一个良好开端。以雅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主动与娱乐巨头们合作,推动中国音乐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音像制品内涵可挖掘

  受到冲击的传统音像制品是否将被取代而最终消失呢?

  日本唱片协会会长佐藤修认为,如何开发传统音像制品的内涵决定其存在的态势。他介绍说,在过去十年中,虽然日本的数字化进程很快,但是大型唱片店还不断开张,而且唱片销量在过去的半年中不仅没下降,反而有所上升。面对数字音乐的冲击,日本的“招术”是提升和挖掘传统音像产品的价值,比如将唱片包装做得更精致、附送歌手资料和小礼品、强调唱片的收藏性等,这些都是数字音乐所不能企及的。佐藤修认为,一种新的技术载体替代旧的载体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技术永远不会取代内容,只要充分挖掘传统音像制品的内涵,它肯定不会消失,就像电子书永远不会令纸质书消失一样。

  新闻背景中国音乐市场面临挑战

  一方面,传统音像市场逐年萎缩,另一方面,数字音乐的市场则在大幅增长。2004年,中国音像产品发行金额为25.1亿元,发行数量为4.17亿盘,与200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8.9%和8.6%。2005年预计音像制品发行量为4.14亿盘,销量和收入都进一步下降。而2005年中国数字音乐的销售总额则高达36亿元人民币,其中彩铃业务收入超过25亿元,相当于传统音乐市场的总销售规模。而艾瑞市场咨询资料显示:预计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2.9亿元、58.4亿元和81.4亿元人民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