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遗产热”,热点应该在“遗”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10:11 南方都市报

  门外文谈

  林经济专栏

  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伴随着国务院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的公布,中国又掀起新一轮的“遗产热”。上一轮“遗产热”发生在十年多前,当时的焦
点集中在物质遗产,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个组成部分。能够著录于联合国或者中国政府保护名单上的这两批遗产,如今都变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节节攀升的同时,“遗产”遭到破坏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伴随着上一轮“遗产热”而起的一个流行词汇,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物质遗产的特点是不可再生,破坏了就没了,只能用水泥造个假模型,黄山著名的迎客松就是例证。十余年间,该开发的景点都开发了,该唱的戏也唱了,该破坏的“遗产”也破坏得差不多了,在物质遗产领域,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可供搭台。

  相对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再生、循环使用的资源。然而,戏牌是新的,剧本却是旧的。由于大家都认识到了这出戏的经济价值,新一轮“遗产热”的争夺,也就更加激烈。这一轮“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之所以得到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于其中蕴藏着经济增长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老戏本,依旧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圣经。当没有可以预期的经济利益,或者经济收益与投入不成比例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5月30日,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在杭州发表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杭州宣言》,呼吁各地政府群策群力,对大运河进行整体保护。然而,京杭大运河绵延千里,沿途城市18个,各河段的清污、重修、拆迁保护,所需资金庞大。尽管各地区口头达成共识,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在现阶段来看,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没问题,如何保护却是任重而道远。

  这一问题普遍存在新一轮“遗产热”中。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其核心都应该是“遗产”而不是经济,各地繁荣兴盛的申遗工程,其工作重点也不应该是如何申请而是如何保护。既然成为“遗产”,就意味着它面临着衰微和即将消失的命运,也意味着它的稀少和珍贵。利用“遗产”赚钱,打着申遗的招牌搞形象工程,实际上是杀鸡取卵。其直接的结果,不是促进文化遗产的良性自我更新,而是促成它的快速死亡。

  另一方面,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社会的事情。这里的“全社会”,有着两个含义。第一层,政府和民众要联动起来,政府首先不能设定限制把文化遗产垄断和隔绝起来,而是要鼓励民众关心、热爱、参与到这一工程中,吸纳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使遗产“长命百岁”。第二层,各地政府之间要联动启动,打破地域界限,放弃地方保护主义,以使一些跨地域的文化遗产得到统一而有效的保护和扶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