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浙江省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开幕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9:55 青年时报

  沧桑百年久,陌上花又开。一些平时深藏民间或只能在资料中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昨天在吴山广场让杭州市民有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昨天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浙江省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暨第七届广场艺术节在吴山广场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40余项民间表演项目在这里进行了展演。

  展演共分8个区,其中第一展演区为民间音乐、舞蹈;第二展演区为永康九狮图;第三展演区为《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暨浙江省民俗风情摄影大赛作品展》;第四展演区为民间戏曲;第五展演区为海宁皮影戏;第六展演区是木偶戏;第七展演区是民间曲艺;第八展演区为民间绝技绝活。

   传承:依然看到希望

  一些古老文化艺术的传承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同时也是最难以做到的。昨日的展演现场却让人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前来参加展演的民间表演项目按照其所处的类别,以民间斗台的形式,在八个展区同时开演。畲族山歌、嘉善田歌、杭州江南丝竹等民间音乐;断头龙、大奏鼓等民间舞蹈;还有民间曲艺、戏曲、绝技绝活这些来自民间最为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形式,走到人们的面前。很多古老的民间艺术的表演者都是年近古稀的老人,面容如那些艺术一样沧桑。

  其中,海宁皮影戏、永康九狮图因其技巧性以及造型上的可观性而吸引了大批观众围观。戏曲和曲艺表演则相对冷门,观看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喜欢曲艺的人却都是一坐下就不愿意离开。

  在展演的过程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戏曲表演中的许多儿童演员,他们的节目大都是学校选送的。小演员们投入地表演,以及学校对于孩子们这种文化的教育,让人看到古老文化形式得以传承的希望。

   发展:思变则通达

  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已经处于消失的边缘,老艺人的相继离去,使得一些商业价值不强的技艺面临人亡曲亡的境地。“有些艺术形式只适合放置在博物馆当中”,有人表示忧虑。但当天展会现场的许多细节,却让人感到,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珍品,正努力尝试用各种方式达到传承与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民间戏曲的展台旁,有屏幕在展示唱词的同时,还向观众展现某些企业的名称,这种试图运用不破坏艺术本身的形式来谋求自身发展的方法,只是尝试改变现状的一种。

  这次参加展演的40多个项目当中,很多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一直保持其最为原始的状态。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同时又融入不断变化的社会,其实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花絮:风雨中的美丽

  演出正在火热进行中,一场暴雨不期而至。随着风雨的加剧,现场有些慌乱。人们开始寻找可以躲雨的场所,那些来自民间的艺术家,第一反应就是选择把乐器以及用于表演的工具紧紧抱在胸前。这些器具作为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被演出者看得高于一切。

  那些早就化妆完毕在后台等待的演员,也开始奔走,他们找来各种能遮雨的东西,为那些代表家乡民间最传统的艺术器具遮雨。他们画在脸上为了表演的妆容,早已被雨淋得不成样子,但他们却根本顾不上这些,赤脚在大雨中奔跑的身影,让人为之动容。

  A、民间音乐

  杭州江南丝竹

  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组合的乐队,称之为“丝竹乐”。杭州与苏州、上海同是“江南丝竹”的主要流传地。

  畲族山歌

  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口头文学。他们以歌代言,用以沟通感情、扬善惩恶,甚至婚丧嫁娶。

  嘉善田歌

  嘉善田歌是由七种不同的曲调组成,即《滴落声》、《落秧歌》、《棣头歌》、《羊骚歌》、《嗨罗调》《急急歌》、《平调》。歌词多用“吴音俚语、谐音双关”。

  舟山渔歌

  舟山渔歌来源于千百年来形成的丰富的渔民号子,是浙江省重要的民歌品种之一,曲趣粗犷豪爽。

  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浙东锣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乐队在编配上的特点是创造性地使用了11面锣和5面鼓的组合。

  嵊州吹打

  嵊州吹打是浙东锣鼓的代表。在乐队编配上的特点是使用了组合打击乐器“五小锣、四大锣”。

  古亭音乐

  富阳市的古亭音乐相传来自南宋宫廷。古亭音乐分为乐队和古亭两个部分,演奏时,两人抬亭,乐队随后,或进或退、或颤或停,均伴以悠扬的乐曲。

  遂昌十番

  遂昌十番是遂昌民间以农民演奏为主体的传统乐器演奏形式,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其音乐是古朴典雅的“南北词曲”。由笙、笛、双清、提琴、梅管、三弦、九云锣等乐器为主。

  廿八都山歌

  廿八都山歌以对唱形式为主,歌词常常带有即兴性,内容丰富。它的一般特点是节奏自由,音调较为悠长。

  B、民间戏曲

  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的渊源说法不一,但它是浙江乃至全国最古老的声腔、剧种之一,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它能原封不动地演出《西厢记》、《汉宫秋》等元杂剧的折子戏,全国罕见。

  松阳高腔

  地方化的松阳高腔形成于明末清初,乾隆至民国期间最为鼎盛,因从未与其他剧种合班演出,它保留了古朴清新的民间风格。

  侯阳高腔

  属明末清初义乌腔之遗音,具“一人启齿,众人帮腔,随令土欲,随心如腔”的特点高亢、质朴、优美、抒情。

  永嘉昆剧

  永嘉昆剧是地方化、通俗化的昆剧,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淳安三脚戏

  又名“睦剧”,因每个剧目只有两三个角色,演员只有一丑一旦一生,故名“三脚戏”。三脚戏多反映农民、小商和小工业者的生活,唱腔多为民间小调。

  苍南布袋戏

  苍南完整保存了单档布袋戏的原始形态,是中国木偶戏的活化石。单档布袋戏融合了民间说唱曲艺、讲书、民间文学、方言谚语等文化艺术。一个人自问自答,用变音来表现不同的人物。

  平阳木偶戏

  南宋时期就在民间流行,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平阳木偶剧团的表演形式以提线木偶为主,布袋、杖头、人偶为辅,是当今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木偶剧团。

  泰顺木偶戏

  泰顺在宋代就流行木偶戏,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的木偶世家已经相传了十三四代,他们的木偶人能表演飞刀、划船、抬轿、点烟、喷火、变脸等高难动作,还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表演文戏、武戏以及神话。

  海宁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为南宋临安皮影戏的遗存和发展。它有正戏剧目70余个,折子戏160余个。唱腔被认为,“武戏用弋阳腔,文戏用海盐腔”,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老剧种,属重点抢救的传统民间艺术项目之一。

  台州乱弹

  台州乱弹(原名黄岩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台州、温州、宁波、绍兴及金华、丽水等部分地区。抗战前,有班社28个。台州乱弹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其唱腔十分丰富,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徽调、词调、滩簧等。其舞台语言以中原音韵结合“台州官话”,充满民语乡韵,独具特色。是全国少有的多声腔乱弹剧种之一。

  浦江乱弹

  浦江乱弹起源于南宋末年,形成于明朝中叶,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表演粗犷有力,具有农民艺术的特点。

  海宁皮影戏为南宋临安皮影戏的遗存和发展。它有正戏剧目70余个,折子戏160余个。唱腔被认为,“武戏用弋阳腔,文戏用海盐腔”,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古老剧种,属重点抢救的传统民间艺术项目之一。

  台州乱弹

  台州乱弹(原名黄岩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台州、温州、宁波、绍兴及金华、丽水等部分地区。抗战前,有班社28个。台州乱弹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其唱腔十分丰富,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徽调、词调、滩簧等。其舞台语言以中原音韵结合“台州官话”,充满民语乡韵,独具特色。是全国少有的多声腔乱弹剧种之一。

  浦江乱弹

  浦江乱弹起源于南宋末年,形成于明朝中叶,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表演粗犷有力,具有农民艺术的特点。

  C、民间曲艺

  临海词调

  又称台州词调。由南词、昆曲和当地民间小调发展而成。临海词调以坐唱形式,演唱者自演自奏,以二胡为主奏乐器。语言是临海书面语,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杭州小热昏

  俗称“卖梨膏糖”。为清光绪年(1904)汉周人杜宝林创始,因其艺名“小热昏”,学唱者众多,故杭州小热昏成为曲种名称。原为说唱艺术,说唱者兼卖梨膏糖,以逗笑为艺术手段,语言风趣幽默。

  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最大的一个曲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咬字吐音必须以瑞安城关方言为标准音的一种地方曲艺。鼓词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应有三百余年历史。

  绍兴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约产生于清同治末光绪初年。初时,沿门说唱,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多为一人用绍兴方言说唱,手持折扇为道具,四弦胡琴为主奏乐器,辅以琵琶伴奏。基本曲调简洁流畅,特色鲜明。

  绍兴平湖调

  曾称“越郡南词”,曲种因所唱曲调《平湖调》而得名,创始于明代初叶,清代初期已盛行。绍兴平湖调演唱方式为坐唱,演唱者自唱自奏乐器,由弹三弦者一人唱说。曲调优雅清逸、平和柔缓为艺术特色。平湖调文辞高雅、曲调优美、旋律丰富、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艺术性。对于研究、认识江南说唱艺术的发展、沿革,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金华道情

  又称“唱新闻”,有说有唱,用金华方言说唱。伴奏乐器为渔鼓、简板。曲目大多取材于清代到民国初年发生在金华周围地区的社会新闻。

  兰溪滩簧

  原为光绪年间文人雅士的休闲娱乐活动,后发展为商业演出。演唱者采用自唱自奏的坐唱形式。分为艺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以及多档。拉二胡者为主唱,采用兰溪方言。唱词文字典雅,讲究格律。

  落地唱书

  落地唱书以说唱形式为主,演员站在地上表演,故而称之为落地唱书。在嵊州流传约五六十年,落地唱书是越剧发展的基础。

  湖州琴书

  湖州琴书是一种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说唱曲艺,故又称“胡琴书”,形成于清中晚期,是湖剧的前身。湖州琴书为坐唱形式,基本唱调为“本滩调”和“烧香调”,以七字句为基本词格,音韵用湖州官话。

  D、民间舞蹈

  断头龙

  断头龙起源于民间传说。唐贞观年间,连年干旱,龙王因违背玉帝之愿被斩,身首异处。百姓制作断头龙在春节期间沿街迎舞,以示纪念。与其他龙舞相比,断头龙的最大特色是将龙头龙身分开,整条龙由龙珠、龙头以及七节龙身组成。龙头和龙珠可以单独表演出一套高难度的技巧动作。龙身每换一个阵图,龙头和龙珠就舞出一个套路。近百年来,断头龙在兰溪市水亭乡一带流传。

  藤牌舞

  藤牌舞是以藤牌为主要道具的古代练兵舞。藤牌是为民族英雄戚继光用于抗倭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而创制的。

  九狮图

  永康九狮图起源于宋代。它由一个高四米、长六点五米的狮笼和九只大小不等的狮子以及38条20多米的纤绳子组成,十几个人牵动,操作纤绳,令九狮腾挪跳跃,妙趣横生。该节目多次参加国外演出并获得各种奖项。

  乌龟端茶

  乌龟端茶原是婺剧小戏《浪子踢球》中的一段独舞,后来流入民间,基本上是师徒单线传承,流传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表演者头部模仿乌龟形态,音、舞风格幽默,富有跳跃性。

  硬头狮子

  硬头狮子相传起源于唐代。舞蹈时,四人一组,两人舞一头,每对由公母两狮组成。表演动作以及乐队伴奏都表现了狮子威猛的特点。

  畲族问凳

  畲族先民以“问凳”来祈求神灵,后发展为一项体育活动,经常出现在畲族每年的三月三,集会与祭祖的节庆里。这项活动是在三角架上置一长板凳,两端各坐一人,如玩翘板,同时以三角架为轴心左右旋转,两人边问答所祈求之事。

  大奏鼓

  大奏鼓是温岭石塘渔区最有特色的民间舞蹈。从闽南传入已经有360余年,一般用于庆典,有时用于自娱,其特点是男扮女装,诙谐幽默。

  舞钢叉

  钢叉俗称响铃叉,原是罗汉队中的一个项目,参与庙会活动,后演变为独特的技艺。此表演风格独特,呈阳刚之气。

  哑背疯

  哑背疯是《目连戏》中的一个片断,其特点是通过独特的造型,一人饰演两个角色———上身表演疯婆,下身表演哑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永康九狮图起源于宋代。它由一个高四米、长六点五米的狮笼和九只大小不等的狮子以及38条20多米的纤绳子组成,十几个人牵动,操作纤绳,令九狮腾挪跳跃,妙趣横生。该节目多次参加国外演出并获得各种奖项。

  乌龟端茶

  乌龟端茶原是婺剧小戏《浪子踢球》中的一段独舞,后来流入民间,基本上是师徒单线传承,流传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表演者头部模仿乌龟形态,音、舞风格幽默,富有跳跃性。

  硬头狮子

  硬头狮子相传起源于唐代。舞蹈时,四人一组,两人舞一头,每对由公母两狮组成。表演动作以及乐队伴奏都表现了狮子威猛的特点。

  畲族问凳

  畲族先民以“问凳”来祈求神灵,后发展为一项体育活动,经常出现在畲族每年的三月三,集会与祭祖的节庆里。这项活动是在三角架上置一长板凳,两端各坐一人,如玩翘板,同时以三角架为轴心左右旋转,两人边问答所祈求之事。

  大奏鼓

  大奏鼓是温岭石塘渔区最有特色的民间舞蹈。从闽南传入已经有360余年,一般用于庆典,有时用于自娱,其特点是男扮女装,诙谐幽默。

  舞钢叉

  钢叉俗称响铃叉,原是罗汉队中的一个项目,参与庙会活动,后演变为独特的技艺。此表演风格独特,呈阳刚之气。

  哑背疯

  哑背疯是《目连戏》中的一个片断,其特点是通过独特的造型,一人饰演两个角色———上身表演疯婆,下身表演哑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孙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