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对“申遗”热的冷思考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09:24 解放日报

  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使“申遗”成为热话题。这边京剧、沪剧成功申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边五台山在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从中国保护到世界名录,从自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的范围越来越广,途径越来越多,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成为一股热潮。

  热度对于加强遗产保护固然是一桩好事,但持续高温也可能导致“热昏头”而使“
申遗”步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以“申遗”的名义炒商业。“申遗”主导者的出发点可以用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八字方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来形容。而“申遗”的商业前景早已有目共睹,如洛阳龙门石窟“入遗”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入遗”第二年就达到了2700万元,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佐证,因此某个地区有了自然或是文化遗产,就仿佛拥有了一座富矿,在挖掘性保护的借口下,无限制开发这些遗产的商业用途,甚至将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申遗”成了经济招牌,而保护的原意却抛诸脑后。

  误区二,为“申遗”才“保护”。这种观点颠倒了先有保护后有“申遗”的因果关系,“申遗”者为了争这张准入证才做出应景式的保护。其危害性在于,不但不具备“申遗”条件的地方难以激发保护遗产的积极性,而有条件却暂没有“申遗”的地方也不会将遗产保护看作当务之急。同时,“申遗”成功的地方在有了金字招牌后,可能将之当成摇钱树。这方面例子已不鲜见,如武当山的复真观就被当地文管所改建成三星级宾馆。

  “申遗”热需要一点冷思考,保护遗产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钱斐

  热度对于加强遗产保护固然是一桩好事,但持续高温也可能导致“热昏头”而使“申遗”步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以“申遗”的名义炒商业。“申遗”主导者的出发点可以用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八字方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来形容。而“申遗”的商业前景早已有目共睹,如洛阳龙门石窟“入遗”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入遗”第二年就达到了2700万元,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佐证,因此某个地区有了自然或是文化遗产,就仿佛拥有了一座富矿,在挖掘性保护的借口下,无限制开发这些遗产的商业用途,甚至将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申遗”成了经济招牌,而保护的原意却抛诸脑后。

  误区二,为“申遗”才“保护”。这种观点颠倒了先有保护后有“申遗”的因果关系,“申遗”者为了争这张准入证才做出应景式的保护。其危害性在于,不但不具备“申遗”条件的地方难以激发保护遗产的积极性,而有条件却暂没有“申遗”的地方也不会将遗产保护看作当务之急。同时,“申遗”成功的地方在有了金字招牌后,可能将之当成摇钱树。这方面例子已不鲜见,如武当山的复真观就被当地文管所改建成三星级宾馆。

  “申遗”热需要一点冷思考,保护遗产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