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读物:达•芬奇之谜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0:03 金羊网-新快报

  ■缪定中

  弗洛伊德甚至有些偏执地认为“恋母情结”就是破解达·芬奇身上所有谜面的不二法门,于是便有了这本《一个对童年的回忆》。

  替伟人作传,从来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何况传主是有“文艺复兴的巨匠”之称
的达·芬奇。作者的顾虑是可以想象的,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史料的阙如,首当其冲的是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恐怕没有什么比忠实更能表达对传主的虔诚了;而从读者的角度言,众味难调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稍不留神被读者的唾液淹没也并非是危言耸听。

  和他的那些艺术瑰宝一样,达·芬奇的传奇经历一直是个谜,人们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去探求其间的谜面。例如,达·芬奇传世名作中的蒙娜·丽莎到底是谁?她的微笑为了谁?为何达·芬奇对自己的创作从未感到满意?他曾描绘下无数美丽的女性,为何却终生孤独,甚至没有人知道过他的绯闻?他是绘画大师,为何又研究飞鸟、热衷机械设计……诸如此类,似乎很矛盾,却又那么自得其乐,达·芬奇抛给世人的是一个个近类悖论的困惑。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以其研究历史名人的“俄狄浦斯情结”而为世人熟知,当他把他的这一理论用在达·芬奇身上时,似乎所有的谜面有了答案,当然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弗洛伊德甚至有些偏执地认为“恋母情结”就是破解达·芬奇身上所有谜面的不二法门,于是便有了这本《一个对童年的回忆》。精神分析过多地诉诸幻想,可能也是考虑到了堂而皇之地解剖伟人的童年性幻想给世人带来情感上的不悦,弗洛伊德总在很哲学地强调“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一种偶然……在这种偶然中存在着自然的法则和必然性”,在弗洛伊德看来,童年生活尤其是“性经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伟大人物概莫能外,关键是人们是否给予足够的尊重,是否具有直面的勇气。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视野下,我们看到了达·芬奇的其它传记所看不到的一面,那些抱着阅读达·芬奇生平的读者看来要失望了,什么出生地、受教育经历、婚恋及仕途,作者统统都要言不繁或者干脆省去,常规的套路不见了,作者不厌其烦地对达·芬奇的童年经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纠缠于达·芬奇生活中的细节,不放过蛛丝马迹。举个例子,弗洛伊德从达·芬奇的日记中对童年的“秃鹫幻想”,推定其是同性恋者,对此作者还特地翻出达·芬奇只收美男子做学生的陈年旧事,达·芬奇选择他们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的美貌,不是同性恋是什么?与此同时,作者还不忘提醒达·芬奇终生未婚的史实。

  不要以为作者是个窥私癖者,弗洛伊德只不过是延续了惯有的细心和敏感,他的分析源于他总是深信艺术家的一种善良本性,即“能够通过自己创造的作品来表达其最隐秘的,甚至不为自己所知的心理冲动”,因此作者几乎也是抛开了对达·芬奇作品艺术层面的考察,直接带领人们去看艺术后面的因素:同性恋,儿童性欲,自恋和一切被压抑的欲望,都是作者用来解释达·芬奇现象的理由。不虚美,不隐恶,不为尊者讳。书中的这些现象在弗洛伊德作传时的1910年还难为世人认同,时至今日当不再成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附达·芬奇的一百多幅美轮美奂的油画和素描作品,全都是养眼又养神的杰作,这在弗洛伊德的原作中是没有的,故而美其名曰“画传”,虽然有着那么点牵强,已足见译者用心了。

  

读物:达•芬奇之谜

  《达·芬奇画传———一个对童年的记忆》

  原著:弗洛伊德

  翻译:李雪涛 任仲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版

  定价:29.8元

  (子琦/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