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明丽的乡村浮世绘 序《龟首村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1:57 黑龙江日报

  贾宏图

  感谢凤阁先生为我们展示了久违的风景。

  这是一个遥远又亲近的龟首村的故事,说它遥远是因为它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说它亲近是因为它曾是我们生活过的地方,那里有生我们养我们的父老乡亲。

  这是一幅关于家乡的浮世绘,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村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世态炎凉,男欢女爱,爱恨情仇。那些故事发生在风情万种的红高粱地里,发生在巨伞般的老树下,发生在热腾腾的火炕上,发生在蛇盘绳绕似的毛毛道上。那些我们曾多么熟悉现在又十分陌生的乡亲一个一个地向我们走来:

  那欢笑着从红高粱地里手拉手走出来的纯情的小霞和“我”,那“打着过了一辈子”的白净的“白”和黑粗的赌徒“黑”,那个因健美而受到羞辱“过早干枯的”芸,那个进城打工染了红头发却让村姑追捧的“三儿”,那个一辈子“没有正形”总是给人快乐的乐大叔,那个总爱吹牛却一下子“牛吹大了”的刘大屁股,那个每天传播“东家长、李家短,马王爷三只眼”的“新闻发言人”“大脚嫂”,那个临死前看过自己悼词又自愧地坦白曾贪污过卖地款的好会计、老劳模刘群……他们都是那样真诚可爱,都是那样活灵活现!他们是家乡黑土地上的芸芸众生,他们吃过苦,挨过累,享过福;他们哭过,笑过,爱过,恨过;他们积过德,也作过损。但是他们活得真实,活得坦荡,活得感天动地,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才是庄稼地里的英雄。

  只有姚凤阁这样“从黑土地纵横交错的田垄里走来”的作家才能描摹出这样的丰富生动的众生相,才能写出这样洋溢着泥土芳香的苦乐人生。他说:“这些人物我是那么熟悉,都是我身边的人啊!对他们,我充满了喜爱之情,无论是勤劳善良的,还是懒惰丑陋的,我写他们时,都是那么兴奋。感觉是在和他们交流,我的父老!我的乡亲!”

  热爱和熟悉是创作的基础,一个作家不爱或不熟悉自己笔下的人物,当然不可能写好。但仅有热爱和熟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文学不是翻照老相片,而是升华,而是艺术地塑造。这就需要作家的认识能力、概括能力、文字的表现能力。在这些方面,姚凤阁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他写过许多散文,磨练了自己语言文字的精粹和富于声色;他又写过许多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又培养了自己结构故事和雕塑人物的能力。一个业余作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达到了如此的创作能力和水准,是让人鼓舞的。

  特别使我欣慰的是,凤阁把农村小说写得如此清爽、明丽、纯净、淡泊,如行歌的慢板,像浓淡相宜的国画。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作家,包括我十分尊敬的大作家,他们把农村写得太昏暗太压抑太龌龃太残忍太恐怖了,也许他们认为这样写才真实。其实现实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从来不是一回事。当然我赞同风格的多样性,但每个读者有自己的选择。我喜欢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也喜欢姚凤阁的这本短篇小说集《龟首村人》。当然我们有理由希望凤阁把自己的农村小说,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写得更深入、更深沉、更深刻,因为面临社会转型期的农村、面临改革攻坚的农业、面临生存挑战的农民,决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花好月圆”和“莺歌燕舞”,那样“意气风发”和“斗志昂扬”地走在大路上。

  也许我还应对本小说中的具体文本说点感受。我以为《三嫂》可以算是姚凤阁的“经典作品”,评论家可以作为“标本”研究。五六百字却写出了一个女人曲折的一生,写的是“被侮辱和损害”的“破鞋”,但写得很干净,很平静。你看被批斗时的她:“那女人头发雪白,衬一副黑瘦的脸,腰佝偻得像个虾米。三嫂年岁时属不小了,她在屯子里名声不好———‘破鞋’。当年她衣服没穿破却早已被点破;她没跳河,可是唾沫之河却能淹没她。”你看年轻时的她:“三嫂年轻时长得俊气,水葱似的,肉也绷得结实。三哥却完了,播下三个种就病倒了,养三哥再养三个崽儿,三嫂实在是难。她经不住队长的物质和肉体的渴望的诱惑,在苞米地里,简简单单地跟了队长。”你再看现在的三嫂:“三嫂从大坝上走下来,佝偻多年的腰直起来了,花白的头发居然又黑了一些,脸也红扑扑的,身上穿了一件惹眼的红线衣。屯子里人都羡慕她,嘿,看人家老三家的多有正事,把个病老头侍候好了,三个孩子一对半结了婚。这女人不简单。屯子人见了她都尊敬地叫她三奶、三娘、三婶,没谁计较三嫂当年的那点事了。”语言简练,叙述简约,又很形象生动,很难得。

  还有那篇《走出毛毛道》,也让我感动。当年母亲把父亲送上毛毛道,让他去参军,可他再也没回来。现在她又把“我”送上毛毛道,“妈妈重重地打我一个嘴巴,又紧紧地搂着我哭了半宿,絮絮叨叨地告诉我,要下狠,从毛毛道上走出去,要学你爹……”是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农民从毛毛道走出去,这是他们的希望。还有那篇《心病》,写了因病住院的桂香得到穷苦的丈夫树生的真诚关爱,让同室住院的贵妇“二号”对“穿黑貂皮大款丈夫”的虚情假意大为厌恶。这种鲜明的对照,反映了真情比金钱更重要的真理。

  小小说能写到如此精彩,我们不能不对姚凤阁的创作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正是我撰此文的初衷。

  龟首村人姚凤阁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1版23.5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