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第十二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参赛电视剧扫描欧洲剧气势磅礴 国产剧角度新颖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09:11 东方网-文汇报

  ■刘海波

  第十二届上海电视节今天起正式拉开帷幕。每年电视节,“白玉兰奖”的评选是重头戏。今年参加电视剧“白玉兰奖”角逐的有78部作品,这些作品来自澳大利亚、埃及、巴西、波兰、丹麦、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伊朗、以色列、菲律宾、韩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等20个国家。经过初评委认真的评选,其中17部作品入围
最后的提名,角逐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演员等五个奖项。遗憾的是,由于客观存在的评审难度,长篇电视剧仍然未能进入本届“白玉兰奖”的评选,本次电视剧评奖的对象局限于单本剧和电视电影。

  参赛作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趋势

  综观本届电视节电视剧类(电视电影)的参赛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题材的丰富性。这里有人物传记剧——如《青年席勒》(德国)、《斯皮尔与希特勒》(德国);有历史事件片——如《德累斯顿》(德国)、《加法罗尼亚》(意大利);有社会问题剧——如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紧紧拥抱》(德国)、关于移民问题的《边检关与偷渡女》(德国)、关于信仰问题的《绿色战车》(以色列)、关于子女教育问题的《男人上路》(中国)、关于家庭问题的《三姐妹》(德国)、关于国际贫富差距问题的《咖啡馆女孩》(英国)等;涉及战争、犯罪、成长、理想、爱情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几乎一部作品就是一类题材,很少有重复之感,充分显示了各国艺术家宽阔的艺术视野、细腻的社会观察能力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而从制作的风格上看,此次的参赛作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趋势: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发达国家的“大片化”制作。以《1200°下的真相》、《德累斯顿》为例,前者围绕一场隧道爆炸灾难展开,后者表现的是二战末期盟军对德国重要文化及工业城市德累斯顿的大轰炸,两片制作的场面之大、效果之真堪与电影院里的大片相比;第二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低成本制作。这类作品往往以对社会问题的快速反应、以小见大为策略,靠紧贴现实的题材吸引观众。例如中国的《男人上路》说的是子女教育问题,《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则以“北漂族”为关注对象,说的都是热点话题。由于电视频道里一次性播放的收益无法跟电影院里循环上映的票房相比,因此,绝大多数国家的电视电影走的都是低成本制作的路子,即少用大明星、大场面,侧重当代题材、无需额外置景等。第三种趋势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艺术探索剧,法国人追求的是“将艺术进行到底”,似乎并不把电视的收视率放在第一位,电视电影同样成为他们艺术实验的训练场,像《单程旅行》、《灰白》、《波浪》等法国电视电影,其艺术实验的程度,已经超出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接受度。

  欧洲整体领先德国一枝独秀

  无论从参赛作品数量还是质量上看,欧洲国家都显示了强劲的实力,在全部78部参赛作品中,欧洲国家的作品有33部,占42%,而在入围的17部影片中,欧洲国家的作品有11部,比例更是高达65%。欧洲国家的遥遥领先,归根到底与其发达的经济、厚重的艺术积淀有关,直接原因是欧洲国家的电视业较为发达。一般来说,这些国家的电视台都有专门的电影频道,对电视剧和电视电影有较大的需求,从而刺激了大公司投入专门的电视电影制作。

  在参加电视剧类评选的20个参赛国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一枝独秀。此次评选,德国共提交了15部参赛片,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甚至超过了东道国中国。德国参赛的电视剧(电视电影)不仅数量多,整体质量也是高位平均,共有五部影片入围了全部五个奖项,而且经常是一个奖项里有两部德国作品在竞争。德国的参赛作品充分体现了德意志民族严谨认真的品性,各个环节都非常精良。前面提到的《德累斯顿》(提名最佳电视剧、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表现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次大轰炸,烟火、爆炸、大片的废墟、逃难的人流,这些场景在影片中一个都没少,而且绝无敷衍了事,毫无破绽。同样在《1200°下的真相》(提名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中,大爆炸、火灾、撞车、航拍这些大片中才有的镜头也一一呈现。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德国的参赛作品里绝无故弄玄虚的编造、貌似深刻的做作,有的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的揭示——如腐败、渎职、教育、环保、心理等问题,以及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德国人的“真”赢得了众多初评委的广泛好评。德国参赛作品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无论在主题上还是艺术上都比较中规中矩,很容易获得不同文化背景评委的广泛认同,因此,不出意外的话,预计德国影片在五个大奖中,至少能赢得两个奖项。

  除了德国,英国和法国都有6部作品参赛,数量上位居第三。法国的参赛作品由于过分强调艺术性,在可看性上稍差些,许多参赛作品在尺度上都超出了中国电视播出许可的范围,因此入围的不多,只有一部《朱丽叶的胜手》入围最佳编剧奖的评选。不过法国作品的艺术水准是不能否认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呐喊》,它表现的是三代法国矿工的悲苦生活和革命历程,实在是管窥法国普通工人生活和艺术界左翼传统的难得文本。

  英国参赛作品参差不齐,其中《咖啡馆女孩》(提名最佳电视剧、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脱颖而出,让初评委一致叫好。该片是一个类似于《迷失东京》的老少恋的故事,财政部高官劳伦斯在咖啡馆意外结识了身处底层然而不失尊严的女孩吉娜,并作为家属带着她参加了八国峰会。面对峰会上互相扯皮的八国高官,义愤的吉娜在会场内外慷慨陈词,议论国政,虽遭驱逐,却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议进程。这个现代丑小鸭的故事,夹杂着矜持的老少恋情,矛头直指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等问题,以小见大,布局非常巧妙,男女演员的表演也格外到位。如不出意外的话,该剧应该在表演奖项上有所斩获。另一部英国片《理发师陶德》(提名最佳男演员)根据十八世纪一个真实的案例改变,虽然该片围绕着一个连环杀手展开,主题无甚称道之处,但是从气氛的营造上,却是触目惊心、十分抓人,非常有可看性。

  此外,意大利的《加法罗尼亚》(提名最佳电视剧、最佳编剧)也被普遍看好。这部表现二战后期意大利军人反抗德国军队的作品,拍出了一种悲壮感。波兰的《圣芭芭拉节》表现的是一个矿工女孩对一个男明星的情感憧憬和纠葛,故事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女主角的表演朴实准确,因此被提名为最佳女演员。

  亚洲稍逊风骚中国颇具亮点

  相较于欧洲参赛作品的高起点,亚洲参赛作品的总体质量不尽如人意。菲律宾由于国内电视台设有相关栏目,所以提交的参赛作品为数不少,但栏目化制作往往难出精品,加上其独特的民族生活和艺术表达方式还未获得广泛的国际认知,因此未有作品入围。韩国和伊朗电影近年来的崛起成为亚洲影坛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是此次提交的电视电影数量有限,质量也不算出色。韩国片《河内新娘》延续了韩国影视剧中惯用的浪漫爱情套路,伊朗的《相册》也是近年来为人们所熟知的苦难然而向上的儿童片类型,只有日本电影《伟大的登山者》以其细腻的艺术处理、顽强的人格力量获得了初评委的赞赏,入围最佳导演奖。其他的一些参赛作品虽然都有各自关怀的主题内涵和自己的艺术风格,但终究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跳出来。

  在亚洲参赛国中,不能不特别提到中东国家以色列。此次电视节以色列共提交了6部参赛作品,虽然只有《绿色战车》入围了最佳男演员的提名,但整体上看,以色列作品的质量都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准,而且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地或聚焦信仰问题,或把信仰问题处理成重要背景。《绿色战车》的男主人公、从俄罗斯回迁以色列的小伙子萨沙就是因为突然获知自己的母亲并非犹太教徒,而陷入了身份认同危机,可见宗教信仰在该国当下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为东道国,中国此次共提交的作品,基本都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出品,但是与国际优秀作品相比,在各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是囿于制作成本的限制,中国的参赛作品大多格局比较小、制作还不够精细。有些作品进行了可贵的艺术探索,但还不能算太成功。尽管如此,从入围的三部作品来看,都还有自己的亮点。提名最佳电视剧的《男人上路》是一个父亲如何锤炼“问题儿子”的故事,上网、逃学、满不在乎的儿子形象颇有现实概括力,而作为石油工人的父亲在教育儿子过程中采用的“男人对男人”的粗犷、严厉的锻造方式,既有艺术感染力,对观众应该也是一种启发。获最佳导演提名的《昆仑日记》,把镜头对准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一个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新疆马帮,作品在危险的高原山地拍摄,残酷的自然环境、惊心动魄的艰难旅程,都被拍得大气磅礴。而另一部同获最佳导演提名的《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则是一部轻喜剧,“北漂一族”的艰辛与落魄、梦想与坚持都通过一种幽默的处理,而变成了带泪的微笑,看起来非常轻松,却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层命题的思考。

  欧亚之外,非洲的埃及、南美的巴西以及美国、澳大利亚也各有一二部作品参赛,水平亦参差不齐。从总体上看,前来参赛上海电视节的国家分布还不够广泛,需要再进一步地扩大上海电视节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电视剧评选标准,制定一套更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选出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之精品的评选规则,努力让更多国家的电视剧和电视电影的“盛餐”,摆上上海电视节的“筵席”。

  《1200°下的真相》(德国)

  《男人上路》(中国)

第十二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参赛电视剧扫描欧洲剧气势磅礴国产剧角度新颖
第十二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参赛电视剧扫描欧洲剧气势磅礴国产剧角度新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