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长城忧喜录:发文物财与建绿色长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7: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重要的世界遗产,长城文物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全国其他地方文物保护中存在的普遍问题。2006年4月26日—5月31日,中国长城学会承办的“2005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在万里长城西部关口嘉峪关胜利结束,这次采访从万里长城东段起点的山海关开始,行程5500多公里,历时35天,经过了长城沿线30个市、区、县。本报记者从山海关一路西进,亲眼见证了万里长城的现状,并了解到长城在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见证了万里长城保护和开发中的喜与忧。

  哭泣的长城

  “鬼子村”用的都是长城砖

  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迁西是以一场血肉横飞的喜峰口战役扬名的,青年作曲家麦新根据喜峰口大捷创作的《大刀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必胜的信心。著名电影演员姜文也相中了这块土地,为了拍摄《鬼子来了》在长城脚下修建了一个影视拍摄地,当地人称“鬼子村”。

  这是一个由大村门和数百间房子组成的仿旧村落,房子都是砖石结构,鬼子村离长城最近的地方不到50米,严重违反了国家关于不得在长城两侧150米内建设的规定。记者在进村的拱门上惊奇地发现,这道残破的仿古拱门居然用了大量的古长城砖,村里的建筑中也掺杂有大量的长城砖。集中的地方有近千匹,散落其他院落的根本无法计算。而就在它旁边几十米的地方,长城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有些地方简直是衣不遮体。一位村民说,长城上塌下来的砖很多都用来修“鬼子村”了,有些还是从长城上掰下来的,据说姜文修这个外景地花了2000多万。记者不知道姜文这两千多万是怎么花的,但有一点,长城砖的真实价格肯定没有算在里面,因为那是无价的。对于这个问题,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这种现象相信今后会有处理的法律依据。

  西部影城毁了一座古堡

  “堡”是长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宁夏银川的镇北堡古城堡就是贺兰山下的一个重要屯兵防御工事,1985年12月16日银川市人民政府将其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著名作家张贤亮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就由古堡改造而成。影城人骄傲地说:“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然而也有不同声音愤怒地说,张贤亮简直是占领了长城古堡,哪里不可以修一座电影城,非要打长城文物的主意。

  镇北堡古堡是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1961年,尚在农场劳改的张贤亮就发现了它,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将它介绍给了影视界,并成立公司将古堡改造成了西部影视城。迄今为止,这里已经拍摄了80多部影视作品,《牧马人》、《红高粱》、《大话西游》等国内外获奖作品都是在这里诞生的,据说就连前段时间热播的《乔家大院》中的大部分镜头也都是在这里拍摄的。过去的古堡已经修建成西北各种乡镇风情的客栈、酒家、炮楼甚至灵堂,变成了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银川市一位中学教师说:“如今古堡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城楼上修起了各种与历史原貌不同的建筑,城里的老房子几乎全部拆光再按剧情重新建设,这是对国家文物的破坏啊。”

  记者在古堡城墙下看到,与各种为游客拍照准备的道具,新建的关门和城墙上迎风飘扬的旌旗相比,那块1985年立的文物保护单位碑显得微不足道,不知道是人们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还是视而不见。

  一位游客把记者带到电影城的入口处,指着一块《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镇北堡古城堡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告》说,城堡实际上已经属于张贤亮的公司了,至于破坏与否也是他们自己说了算。通告写到,镇北堡古堡是银川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一位游客说,城堡墙上是新画上去的太极八卦图,还有巨大的“替天行道”,一看就是为了拍电影画上去的,距离城堡不到50米的地方还搭建了一大片简易建筑,这不是对文物的破坏是什么,难道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以牺牲文物为代价吗?

  而张贤亮认为自己是在保护文物,在他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的成功证明民营体制是繁荣文化产业的重要因素》中说,镇北堡古堡早已成为一堆废墟,一座残破不堪的大羊圈,是他将古堡内300多亩范围内建了上下水,通了电、暖气等,古堡做到了修旧如旧,影视城仅以78万元人民币起家,现在已经有有形资产上亿元。

  这组数据激起了批评者的愤怒,有人称张贤亮是拿国家的文物发了财,破坏了文物。拿他修的城楼来说,完全是随便搭建,根本不尊重历史原貌,剧情需要什么他就建什么,这也是保护文物吗?

  银川市文物局一位干部透露,镇北堡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处于失控的地步,文物局在这里没有管理人员,镇北堡完全由张贤亮的公司管理。长城其他的保护开发景点,每年都要从门票收入中拿出20%—30%不等的费用用于文物保护,而镇北堡没有,张贤亮从来没有提到过要用多少收入用于古堡的保护。

  延伸的长城

  祖上修长城后代守长城

  在抚宁县董家口村长城上,每天都有山歌在回荡,几十年来这歌声从清脆响亮到苍老沙哑。唱歌的是农民孙振元,他每天都要到山上看看“我家的长城”,后来又从他“看看”变成了“管管”。3年前,年过60的孙振元被县里聘为18位农民文物保护员之一,从此开始了对长城的专业巡护。

  老孙看护着周围3个村子近20公里长的长城。他指着高山上那段长城说,那就是孙家楼,我家的祖先在明朝时就驻守在上面。孙家祖辈600年前从杭州府随戚继光来到这里,他们的祖上在这里修长城守长城,一代接一代到了他已经是第21代。他守护的这段长城平时游人不算多,周末才会有上百人,自从当了长城巡护员,老孙就很忙,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每天早上吃过早饭他就揣几个馒头灌一壶水出发,中午就吃几棵

咸菜喝几口水啃个馒头,几年来从不间断,即使生病了,他都要嘱咐老伴替他巡视。

  “别在长城上放牧、别在墙砖上刻字、不要摇动墙上的砖块。”孙振元说,他手上有罚款的权力,但从来没用过,他总是给游人讲

  道理。他对记者说,“长城是民族的瑰宝,不保护就会变没了。20年前,我太爷就告诉我,东山上的孙家楼,你要好好看住了。我现在也给儿子讲,我走不动了,你就去把长城看好。”

  长城专家董耀会告诉记者,董家口的明长城从来没有大规模修补过,因为当地人大都是长城驻军的后代,每家的祖辈都曾守卫着一段长城,这段自然状态中的长城算是保护得好的。抚宁县文物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发动当地人看护长城的做法在全国是最早的,在5000多公里的长城沿线像老孙这样的长城保护员大约有2000多名。

  绿色长城在延伸中

  有学术观点认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进攻的防御工事。如今它已经不再具有建设时的实际意义,它已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万里长城的大部分城段它的“形”已经不存在。据2002年统计,万里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到1/4,有明显可见遗址的部分不到1/3,仅剩的古长城也正遭受风剥雨蚀和人为破坏。

  的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汉长城还是明长城,完整的遗迹已经不多了,有些地方甚至是痕迹都难找寻,但可喜的是,就在地图上都时隐时现的长城两旁,一条新的长城正在延伸,而且它的宽度是长城所不能及的,那就是绿色长城。

  在河北、陕西、山西,结合植树造林打造“绿色长城”工程已进行了多年。雁门关外的右玉年降水量只有400多毫米,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植树造林,现在森林面积已经达到总土地面积的46%,松涛林吼,被誉为塞上绿洲。宁夏盐池县利用铁丝栅栏围护长城墙体,河西学院长城保护协会开展的长城保护宣传等为万里长城的“延伸”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长城作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目前,国家文物局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正在加紧制定长城文物的保护标准。相信,长城保护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记者刘建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