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六月最美的时光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09:55 青年时报

  灯光熄灭,帷幕拉开,骤然亮起的银幕上,又一个故事上演———这是所有电影人和影迷都期待的最充满幻想的时刻。

  整整九天,我们就这样沉醉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不管剧场外初夏的骄阳有多热烈,抑或是黄昏的天空正经历一场雷雨的洗礼。六月,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是特别的,除了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还有持续了很多年的电影节,并且,还将一直继续。

  记忆中,这是我连续参加的第五个上海电影节,落笔之前,翻看前四届的回顾总结,然而此刻,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有一句发自内心的话: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比往年任何一届都棒!在中国电影诞生的第一百个年头,对于热心于这次盛会、所有迷恋电影的人来说,这段最美的时光于此生的记忆弥足珍贵。

  电影人的饕餮盛宴

  本届电影节终于摆脱了一种尴尬,那就是像历届电影节那样,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被质疑“国际A类电影节却缺乏国际化品质”的问题。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参加电影盛会的明星、导演、制片人等名气的大小,是否具有国际水准,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电影节是否具有“国际化”的象征。

  看这串长长的名单———吕克·贝松、李安、谭盾、休·杰克曼、西格尼·韦弗、安迪·麦克道威尔、爱得华·诺顿、娜塔莎·理查森和利亚姆·尼森夫妇、真田广之、徐克、成龙、姜文、田壮壮、冯小刚、关锦鹏、顾长卫、陆川、刘德华、徐静蕾、甄子丹、谢霆峰……前来捧场的腕级阵容堪称豪华。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牌并非仅仅在开幕式红地毯上婀娜作秀,而是每个人都努力溶入电影节当中,和同行、媒体及观众近距离交流,亲历这座海派大都市的地标建筑及特色文化区域,在热切的交流中表达各自的想法与见解。

  “金爵奖”国际评选委员会九名评委中,有三位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享誉全球的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担任主席,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出任副主席,就算最年轻的中国评委徐静蕾遭遇质疑的声音也很微弱,毕竟,她是中国首位捧得国外电影节最高导演奖项(凭《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女导演。如此实力强大的评委阵容为历届电影节之最。此外,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由田壮壮担任也是众望所归,这位第五代领军人物近年来以提携年轻导演为己任,其人品及作品在影坛口碑甚佳。

  还有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往年媒体会被来自欧美日韩各国的大明星大导演折服,视线仅跟随他们的一举一动。今年,媒体不再“崇洋媚外”,而是更有分辨及判断力,诸如李安、谭盾、徐克、姜文、成龙、刘德华等,这些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有太多理由值得我们关注。还记得李安在红地毯上百感交集、充满真挚地说出的那句话吗?“谢谢你们把我当成中国电影的一分子”。这是作为中国电影人的骄傲!

  国际合作

  下一站———中国

  有一个数据必须说明:2004年到2005年,合拍片在中国市场上产生的票房收入占票房总收入的30%到40%;2005年,中国票房排名前四位的影片有三部是合拍片。今年,来自海外的投资和制作公司越来越活跃,不仅是韩国、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制作公司也对中国的电影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李安在电影节上就这么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华语市场是英语市场的四倍。”

  本届电影节上,“金爵”论坛的主题就设定为“合拍”———反盗版的国际合作、中欧电影合作、中国动画电影与亚洲区域合作,一切迹象表明,这一话题正从务虚走向务实。

  列举令人关注的“中欧电影合作方向与洽谈”,让中欧电影人真正面对面交流,中国有二十多家国营、民营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带着三十多个项目合作书参加洽谈,隶属于欧洲制片人俱乐部的二十多家营业机构以及来自俱乐部之外的其他欧洲公司,和中国同行就五十多个电影项目进行沟通对话,结果初步达成意向的项目有十一个。

  曾在过去五年中参与过多部中欧合拍片的法国Rosem电影公司制片人西尔文·博斯泰表示:“希望每年都能和中国合拍一到两部电影,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电影业的制作和发展将会成为世界上非常大的市场,跟中国合作,是未来电影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另外,诸多外国影展代表团也表达了热切的合作意向。如意大利电影界今年就派出了庞大的电影代表团,除展映本国影片外,还举行中意电影研讨会,就融资、拍摄以及如何开拓国际市场交流彼此经验。著名导演加布里尔·萨尔瓦托见解独到:“所谓合拍电影,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请个中国女演员、英国男演员或意大利导演,而是要从最初的构思就开始亲密合作,融为一体。”

  而德国电影人大部分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不仅是来探路并寻求共鸣的,也希望有机会与中国电影人和制作发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俄罗斯、墨西哥、日本等国的电影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上海电影节还与夏威夷电影节签约合作。

  “金爵”论坛含金量高

  本届电影节各项活动中,有一项“规定动作”做得十分漂亮!参与这次电影盛会的媒体和嘉宾普遍认为,今年的“金爵”国际论坛绝对够水准,含金量很高,话题精彩纷呈,且让人受益良多。

  从著名导演李安、冯小刚,美国金牌制片克里斯·李等参与的“差异与共赢———好莱坞与中国电影的关系”论坛开始,一路下来,每个话题都新颖而极富感染力。

  四场电影大师班的讲座有:徐克谈论自己对中国动画电影的看法,以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动画电影中的商业元素;美国金牌制片人阿诺·科波森(《野战排》)讲述成功电影的策略,认为“中国电影不能只为中国观众拍片,度过没有动作、功夫这些元素和曲折的情节,太小的中国本土家庭题材在国际市场上是有很大风险的。不能只拍艺术电影,更要重视商业运作”,值得中国电影人深思;英国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与两位中国年轻导演陆川、徐静蕾的对话,则展示了这位电影大师的鲜明个性;而压轴“大师班”的两位人物是重量级电影人吕克·贝松和姜文,在这场面对面的交流中,让大家看见了探寻、沟通的愉悦和风趣,贝松对“流行电影和商业电影”的重新定义,以及姜文对“中国还是农业电影国,正在‘农转非’”的惊人论调,成为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参赛片艺术气息浓厚

  据统计,今年报名参展影片的国家、地区和影片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就影片题材和风格而言,也是亮点颇多。

  既有戛纳、柏林、威尼斯以及奥斯卡、恺撒奖等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影片,也有独立制作的低成本及实验性电影,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往年。本届电影节安排了丰富的展映单元:“意大利特写”、“聚焦德国”、“东京电影展映”、“银幕上的伦敦”,以及英国电影展、俄罗斯影展、墨西哥电影展;还专门设立了“中国新电影”展,为的是拓展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

  在谈论十七部正式参赛影片之前,不得不联想到李安的看法:“上海电影节从某种程度上说,更类似于东京电影节或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从我看过的参赛片来看,都是艺术电影,比较有小众情结。”确实,所有参赛影片给人的总体印像,偏向艺术化的风格、个性鲜明的表达、关注人文的主题等等,无疑和那些好莱坞商业大制作背道而驰。

  十七部影片中诸如《四分钟》、《心力交瘁》、《天狗》、《河道女王》、《尼娜的旅行》等受到评委、媒体或观众好评的原因,都是“传达了让人感动、震撼心灵的东西”。

  另外,和参展参赛影片无关的新片特别放映及推介活动,也是本届电影节一大亮点,从好莱坞大片《X战警》,到《宝贝计划》、《龙虎门》、《夜宴》、《立春》等这些将于下半年先后上映的合拍或国产新片,都不遗余力地加紧宣传。他们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一点:电影人是看重上海电影节这块平台,在此搭台唱戏成为他们前期宣传的的重要步骤之一。

  结束语

  为什么要办一个电影节?也许每个电影人或影迷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毕竟,电影是如此鲜活生动,美丽可爱,它带给我们那么多喜悦、温暖、哀伤、痛苦,令人心醉痴迷!电影节就像一场没有缘由也无需缘由的聚会,它的本意其实如此单纯———看电影、爱电影、迷上电影!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特派记者 韩蓓 发自上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