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疯狂的石头》系列评论之二 《疯狂的石头》给中国电影什么启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50 南方都市报

  今日娱论

  今日主持虞晓毅

  《疯狂的石头》为什么值得喝彩?除了单纯的好笑之外,它还有什么意义?它又将留给以后的中国电影哪些启示呢?

  我想,首先,它在题材上的突破令人耳目一新。“笨贼妙探”的形式巧妙地规避了这个故事在现行电影审查制度下可能引起的麻烦——无论是本地土匪还是外来贼,他们都是被嘲讽的对象,而保护翡翠的是赶鸭子上架的业余民团,片中其他关于出轨、勾引的笑料都被控制在审查能够接受的范围。

  我们以前一直在抱怨电影审查制度,说它压抑了电影人的创造力——这一点,即使现在有了《疯狂的石头》,也还是存在。我们并不能因为《疯狂的石头》成功了,就觉得现在的电影审查制度没有问题了——它模糊的标准等等积弊不会因为一部《疯狂的石头》就消失不见,它对电影人创造力的压抑依然存在。只是处于正在进行的当下,我们通过《疯狂的石头》看到的还是有人能在枷锁之下跳舞的,而且还跳得很好看。内地电影市场一直在不断呼唤优质的本土娱乐片,而《疯狂的石头》对于影片题材的处理,对其他希望制作出优秀娱乐片的本土创作人,应该能有所启示。

  其次,《疯狂的石头》在剧本上的扎实令人钦佩。事实上早在陆川拍出《寻枪》的时候,他就已经指出,我们曾经拥有像《小兵张嘎》、《冰山上的来客》这样优秀的故事片;有趣的是,宁浩也再次指出了这一点,他同样认为新中国成立后17年电影里的叙事传统是值得在今天继承的。在第五代的影像美学之后,在许多不讲故事的第六代之后,应该有一些讲故事的电影了。因为,其实对普通观众来说,电影首先是一个故事。这也让人想起今年的奥斯卡上,他们对李安的赞美:你让人们重新看到讲故事的技巧多么重要。

  而《疯狂的石头》在剧本上更令我觉得难得的,是对时代的敏感把握:从《嘻唰唰》的手机铃声到冒牌“千手观音”的歌舞表演,从对《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恶搞到月薪只要800块却没工开的工人,从不起眼的罗汉寺到卖苦力的“棒棒”,《疯狂的石头》这个喜剧有着真实的中国底色,这是那些日渐中产、贵族、远离大众、生活在空中楼阁里的电影人已经不会再关注的当下。我们应该庆幸,宁浩还年轻,他和他的工作伙伴们还年轻,他们还没有太多名利,所以还能看到底下层;我们也只能期望,假设宁浩以后能迎来大投资,他和他的伙伴会因为自己富于创意而又扎实的工作变得富裕,他们也不要被钱遮住了眼,再看不到人间。

  最后,宁浩在《疯狂的石头》里采用的多线叙事和炫技式的手法,也是让中国电影更年轻化的手段之一——尤其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虽然经过盗版碟滋养的影迷已经见识过昆汀·塔伦蒂诺的多线叙事和盖·里奇的炫技表演,但在内地的电影院里能看到这样的电影,还是令人欣喜——起码,中国商业片愿意为了年轻人在电影语言(而不仅仅是包装)上努力了,愿意为这些未来的主力观众打造一副好卖相了。

  今天一上MSN,一个上海的朋友就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疯狂的石头》就很笑……很惊奇今天上座率还可以,难道大家都看《南方都市报》?”我想,我们对《疯狂的石头》的推荐受到了全国读者的关注。其实昨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疯狂的石头》在制片、发行、宣传环节存在的问题,原因也是一样:无论是通过片方自身的努力,还是通过媒体和观众发自内心的推荐,这样的电影,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在被更多的人看到之后,《疯狂的石头》才可能用优秀的财务报表敲醒那些投资者的脑袋,它在电影创作上给中国电影的启示,才更有可能被作为一种成功经验推广开来。

  如此,我们对未来的中国电影,可以有更多期待。

  ■本报娱乐评论员虞晓毅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发电子邮件至jackymail@vip.sina.com。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新浪网娱乐频道获授权独家转载本栏目文字,网络版地址:http://ent.sina.com.cn/f/yldsb/index.shtml。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