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影视圈流行新版“夫妻老婆店”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9:30 解放日报

  近年来,影视圈流行起新版“夫妻店”。不同于以往的明星夫妻或夫导妻演,眼下流行的是丈夫当导演,妻子做制片人。

  “夫妻店”遍地开花

  据专家介绍,电影制片人是一部影片的主持者,通常是影片的投资者或投资者的代
理人。如果把导演比作饭店的大厨,将众多原料调成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好菜,那么制片人就是这饭店的经理,掌握着剧组的经济命脉,这样的要害位置自然得有个“自己人”把关。因此影视圈里男主外(当导演)、女主内(当制片人)的“家庭作坊”越开越多:张国立做导演、邓婕是制片人;陈凯歌当导演、陈红当制片人;鄢波导演、梅婷出任制片人。此外,李咏主持《梦想中国》,哈文是节目制片人;专题系列片《绝不妥协》中,唐国强做主持人、庄丽担任制片人,也是标准“夫妻店”。

  “自家人”放心欠专业

  业内人士称,制片人和导演之间最重要的就是默契与信任,丈夫做导演、妻子当制片人,这一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制片人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行当,在电影产业直面市场的情况下,能左右一部电影的成败。众多“夫妻店”的产生,包含了用自己人“放心”的因素,但也反映出中国制片人欠缺专业化的状况。

  电影制片人罗燕曾说,好莱坞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使得制片管理的要求极其复杂,要求制片人每个星期都要出财务报表,包括未来这个星期怎么花钱等等,这已成为好莱坞制片人的基本功之一。这样的专业财务能力恐怕“夫妻作坊”难以胜任。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石川认为,制片人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行业,“从前期的策划选题、删选剧本,投拍时人力资源的管理,中间制作经费的落实、拍摄时间和成本的控制以及后期的宣传,牵涉到方方面面,远超过一个管钱的概念。‘夫妻店’中的制片人更多地像传统意义上的制片主任,主要是经费的控制,整体来说,在专业素质上还有所缺乏”。

  “开店”源于缺乏制度

  但石川还指出,在提高制片人专业素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制片人制度。他说,中国的制片人制度还远未成熟。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产电影红火的时候,制片主任多为电影厂任命,是摄制组这一电影生产基本单位的行政负责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营电影厂转制,民间资本进入影视制作,但制片人多是由导演、演员或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转行而来,大部分是在剧组里摸爬滚打、自学成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整个行业缺乏准入门槛和管理规范。正因为制片人行业还未形成严格的制度模式,导演与制片人之间没有明确的权责分工。因此,为防后院起火,妻子们只能勇挑重担。

  早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制片人就已在好莱坞的电影生产中取代了导演的中心地位,成为影片生产中的核心人物。专家指出,目前电影制片人整体水平依旧低下,这个“软肋”直接导致了中国电影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因此,除非妻子是专业人士,否则与其为图个放心用自己人,不如请专业制片人。

  见习记者 韩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