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百名“老红花”亮嗓秀身段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8:15 扬子晚报

  南京“小红花”不仅是一个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声名远播的教育品牌,更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使他们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小红花”艺术团从1956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岁月。昨日,近百名当年的“小红花”成员聚首南京“小红花”艺术小学,会师长见故交,重温童蒙学艺之初温馨往事。文革期间,小红花曾被诬为“培养修正主义的苗子”而被勒令解散,不少“小红花”成员相互之间就失去了联系。历经多年岁月阻隔后谋面,大家都十分激动。如今,“大辫子”老师王小妮的脸上爬上了褶子;“小红花”的创办者、第
一任团长、50年前的“帅小伙”毛峥峨也已过古稀之年。毛老告诉记者,当时国家提倡青少年全面发展,而孩子们的课余活动又少,不是跳绳就是斗鸡,所以经教育局批准,就将原先在玄武湖翠洲的“少年之家”扩大,成立了综合性、颇具规模的“小红花”艺术团。说起“小红花”这个名称的由来,还让大家颇费脑筋。踌躇之间,一本刊物上的名为《五朵小红花》的舞蹈让王远明老师灵机一动,就叫“小红花”如何?既象征祖国花朵,有意义,又琅琅上口。毛老还说,当时艺术团很“穷”,孩子们的演出服,背带裙前面看没有什么异常,后面一瞧,才发现竟是纸糊的。周末来给孩子们上课的都是名家,一个月才给4块钱。

  确实,当年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小红花”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把艺术教育当成公益事业来做,也由此成为艺术教育的成功模式。当初通过考试的孩子们,在业余时间走进口琴组、戏剧组等不同的组别深造,且从小就在去各地演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不少人因此走上了艺术道路,成为导演、演员、音乐家等,没有走上专业道路的“老红花”们至今仍然是能歌善舞,对“小红花”充满了感激之情。

  昨日,一场聚会俨然就是一段段厚重的人生回顾。夫妻“小红花”拿出50年前的曲谱,再次以小提琴奏响《我们多么幸福》;重唱《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有“老红花”带着外孙女来聚会,一支《傣族舞》以孩子似的灵动活泼的身影叠印出当年的幸福时光;也有老人怀着希望,拿出毕业照在聚会上寻找当年的小同窗。本报记者张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