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挥别王琦瑶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2:30 新闻晨报

  沉寂一年后,郑秀文终于接下新戏,让老板林建岳大喜过望,奉上剧本任由挑选。而她的粉丝们也奔走相告,不只为重新看到了她,更因为,她终于挥别了王琦瑶。

  她消失的一年,传言不断,多半和她的身体及精神状况有关,去年威尼斯电影节上的一次现身,伤痕累累的她惊煞众人,更把传言推向顶峰。她终于出来澄清,说那些伤痕不过是饮食不当产生过敏所致,而她一直以来的精神状态,全因为她参加拍摄《长恨歌》扮演
王琦瑶入戏太深所致。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8月19日她生日那日,聚会中,听到别人谈论王琦瑶时,才恍然大悟,她不是那个人,她是她自己,方才能够把自己从角色中抽离。但虽然她知道自己遇到了什么事,并努力克服,后遗症依旧持续了一年。又一个生日将至,她总算彻底摆脱王琦瑶的阴影,重新开工。

  上一个印象深刻的入戏太深的女子,大约要算费雯丽,《乱世佳人》、《欲望号街车》,都是极需要能量的作品,她周围的人看着她调动着自己的全部热情和能量,人戏不分,一步步乱了方寸,终于心力交瘁,抽干了自己。

  但既然能共鸣共振,想必是和角色有相似的地方,才能这样浑然无间地契合。《长恨歌》的主题事关女性命运,所谓“长恨”,也不过是女性所有得不到满足的渴求。在那些被平常生活所圄的女性中,这渴求还要更甚,流光飞舞,千古一辙,终于成了女性共同的命运。稍微敏感点的女性,多少会有点感应,临窗眺望的时候,这种命运感总会乘虚而入。郑秀文这样小家碧玉型的女子,虽与“王琦瑶”身世不同,到底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被角色上了身,似乎也不奇怪。

  我们虽不演电影,但现实中有的是各种角色要我们扮演,而多少年沉积下来的那些故事,那些传奇,难免对我们有点影响。怀才不遇时,我们想到屈原;愤世嫉俗时,我们是瘸腿的雪莱;热情迸发时,我们是写着情书的徐志摩。他们开始是样本,供我们投射感情,渐渐就成了我们的一部分,暗示着我们如何走出下一步。感情生活里,我们也一向是“先看见爱情故事,再经历爱情”,先看见无数悲情故事和

言情小说,再找到一个现实把自己代入。

  只是,入戏容易出戏难,用戏来框定生活,最终难免头破血流大失所望。要能感同身受,又要能及时挥别“王琦瑶”,没有这本事这定力,那条高压线,碰也不要碰。

韩松落专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